清华大学举办2018年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工作研讨会
清华新闻网11月26日电(通讯员 王竟达 摄影 常志东) 11月22日上午,2018年清华大学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工作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开幕式在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举行。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向波涛出席活动并讲话,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赵岑,副部长钱婷、徐鹏、刘博涵出席活动。来自60余家实践基地的80余名负责人参加活动。开幕式由研工部事务办主任刘鑫鑫主持。
向波涛在讲话中表示,近年来,清华大学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社会实践作为必修环节纳入博士生培养方案,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宗旨,进一步提出了“走向海外,走向国家大工程,走向创新创业制高点,走向地方特色产业和交叉学科前沿,走向基层”的“五个走向”发展思路,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对于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学校将以实践基地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与各基地的全面合作。向波涛希望学校相关部门和实践基地负责人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审视如何将立德树人融入社会实践工作全过程,进一步抓好社会实践基地的各项基本建设和实践活动的组织,不断提升实践育人水平。

向波涛在开幕式上讲话
研工部部长赵岑代表学校先后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全球创新学院(GIX)及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签约。新建基地将为博士生提供白罗斯、塞尔维亚、美国西雅图等地的实践项目,以及生物制药、基因技术、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实践项目。

赵岑与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科技创新局局长方靖签约
钱婷介绍了博士生必修实践的发展历程及实践基地的建设情况。清华大学与实践基地紧密合作,形成了“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工作格局。
宣城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储德友作为基地代表发言,他详细介绍了宣城基地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并对清华大学博士生必修实践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储德友代表实践基地发言
化工系博士生刘昊雨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介绍了自己在 “氢燃料汽车生命周期评价”实践项目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对科技强国的认识。
向波涛、赵岑、钱婷、徐鹏、刘博涵分别为星级基地颁发证书,68家基地获评星级基地,其中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等5家基地获评“四星基地”。

向波涛为“四星基地”颁发证书
研讨会上,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张虎、清华x-lab执行主任毛东辉、校地合作办公室副主任宗菁、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万一分别就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校地等合作内容和方式进行了介绍。

张虎介绍校地科技合作情况
22日下午,研讨会分论坛在第六教学楼举行,实践基地围绕“五个走向”进行分组研讨。数学系党委副书记梁恒等来自13个院系的党委副书记、研工组组长与8家优秀院系实践基地代表围绕《清华大学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院系基地管理办法》展开研讨。
研讨会闭幕式在第六教学楼举行。各分论坛代表作交流发言,赵岑作总结讲话。赵岑对各基地给与清华大学实践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博士生们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劳动精神、体验劳动感受、学习劳动经验、并与劳动人民建立了深厚感情。他希望各基地负责人把实践工作当做“党之大计,国之大计”,主动将工作与清华大学“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相结合,为博士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促进校地合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赵岑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
本次研讨会由研工部主办,来自全国2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践基地负责人参加。研讨会通过研讨交流提高基地负责人对实践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总结分享实践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加强校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合影留念
供稿:研工部 编辑:华山 姝婧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