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授予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罗伯特·罗德教授名誉教授称号
清华新闻网8月22日电 8月15日,清华大学授予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罗伯特·罗德(Robert G. Roeder)教授名誉教授仪式在主楼接待厅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与生命学院施一公院士共同为罗德教授颁发聘书。同时,“1969-2019:真核转录50周年”(1969-2019:50 Years of Eukaryotic Transcription)会议也在主楼接待厅举行,以致敬罗德教授发现真核生物RNA聚合酶50周年。

杨斌和施一公为罗德教授颁发聘书 常志东 摄
在会议上,清华大学医学院饶子和院士还代表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向罗德教授颁发了2019贝时璋国际奖。罗德教授在会议上作了题为“真核转录50年:一个拓展中的宇宙”(50 Years of Eukaryotic Transcription: An Expanding Universe)的报告,回顾了50年来关于真核生物转录研究的历史。

罗德教授作学术报告 常志东 摄
最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丁肖·帕特尔(Dinshaw Patel)教授作了题为“表观遗传调控的结构生物学:关联组蛋白和DNA甲基化”(Structural Biology of Epigenetic Regulation: Linking Histone and DNA Methylation)的学术报告,北京大学谢晓亮教授作了题为“理解转录因子在人类功能基因组解码中的作用”(Understa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Decoding the Human Functional Genome)的学术报告。两个报告分别从表观遗传学与功能基因组学角度阐释了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帕特尔教授作学术报告 常志东 摄

谢晓亮教授作学术报告 常志东 摄
此次会议吸引了包括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邵峰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许瑞明研究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秘书长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研究员、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王宏伟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张宏权教授,以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执行主编李党生研究员、《蛋白质和细胞》(Protein&Cell)期刊执行主编丁广进博士等嘉宾参与。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李海涛担任本次会议主持嘉宾。
罗德教授是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研究先驱。他于1969年首先发现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I、III,开创了真核转录研究这一领域。他率先建立的“无细胞体外重构系统”(Cell-free in vitro reconstitution system),为在体外研究基因转录及其调控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研究策略至今仍被许多实验室应用。以此为基础,罗德教授后续鉴定并命名了一系列通用转录因子(GTF),转录因子(TF),中介体(Mediators)和其它辅因子(Co-factors)等,并深入开展了以染色质为模板的转录调控研究。罗德教授所领导的卓越研究向人们展示了真核生物转录及其调控的保守性和复杂性,他的众多成果被教科书广泛收录,成为当代生命医学领域的知识经典。

仪式现场 常志东 摄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罗德教授开始和中国学术界交流,他也是清华大学的老朋友,不仅目前是清华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国际学术顾问,此前他也曾作为清华大学名师大讲堂的嘉宾,为清华师生带来过颇有启发的报告,也曾参与过多次在清华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
供稿: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
编辑:李华山
审核: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