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四教,是这样打造的

记者 李晨晖


听说,四教这学期“大变身”啦!全方位揭秘,跟我们一起去探索新鲜的四教吧!

 

清晨,走进教室,智能窗已基于空气监测数据自动开窗通风。同学们正在灵活组合桌椅,为即将开始的小组研讨做准备。要做课堂展示的你打开与教学主机相连的触控屏,一键调整讲桌高度。大家就这样以最饱满的精神开启新一天的学习。

24间公共教室,205门课程。一经回归,四教承担起本学期由35个院系开设的两百多门课程。

教室改造工作以“人文、绿色、开放、智慧”的校园规划理念为指导,由教务处牵头,与校内多个院系部处密切配合,四教作为教室整体改造工作的排头兵,经历了立项、设计、施工到再度启用,全新开启“教”与“学”深度融合的崭新教学楼。

“让教学楼成为师生的客厅与书房”

四教的显著变化有这些:符合EO级环保标准且充分考量人体工学设计的桌椅、根据使用者需求一键升降式的讲桌、温馨舒适的教师休息室、增设了多处无障碍设施……

焕然一新的桌椅

升降式讲桌

书桌侧面可挂书包

教师休息室

“当师生身处其中,会情不自禁地说:‘这里是我们的客厅与书房!’”美术学院杨冬江老师这样描述四教的设计初衷。他的设计团队希望能把四教变身为“更人文、更创新、更国际”的教学空间。

如何解锁师生需求,打造令人满意的教室呢?

教务处在教室改造前组织了多场需求调研,面向教师、学生、校友群体,广泛征求大家对教学环境和教室空间的改善建议。

比如,依托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开展的无障碍设施需求调研,逐一落实到改造设计中——外挂无障碍电梯并设有盲文按钮及语音楼层播报、在教室里为听力障碍的同学配置扩音设备接口等。教务处还曾在三教大平台设置桌椅体验区,广泛征求师生对教学楼桌椅的意见,力求提升教学环境的舒适度。 

改造前设置桌椅体验区(教务处供图)

硬件背后的“软”文化,折射出教室改造的人文关怀。在《高等计算机网络》课堂上的樊琳娜是一名网络研究院的博士新生,她在新学期第一次走进四教便感叹道,“桌椅的设计特别人性化,这真的是学校里最贴心的教室了吧!”

打造一间在课后仍然能把师生“留下来”的教室,似乎并不遥远。计算机系2017级本科生张宇为四教点赞:“非常美观简约大气,来这里上自习心情变得很好,一些细节做得特别好,我对座位处的插座就特别满意!”

空间流动,让沟通变得无“限”

四教3、4、5层东侧设有13间小型研讨室,并设置了楼层内的站立式、半开放式自习交流区,另外还有室内走廊的包厢式座椅和室外连廊,都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且即兴的学习交流聚集地。

 
小型研讨室 

共享空间

公共楼梯

包厢式座椅

站立式交流区

室外连廊

“既熟悉,又新鲜。”新闻学院教师张铮这样描述他对四教的新印象,他觉得,人和空间、人和机器的交互界面都让他有这样的感受。

如何在既有建筑中打造出空间的开放与灵动?

四教外立面仍旧保持了80年代建造之初的样子,延续了清华的建筑风格与气质;而在建筑内部则大胆打破原有的空间格局,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多功能、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让整个教学空间流动、连通起来。

同学们在公共空间学习 

一个教学空间的品质由其令人瞩目的公共空间来决定。“教室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功能单一的授课空间,为随时随地发生的学习活动创造条件。”参与后续三教、二教改造设计工作的建筑学院尹思谨老师这样描述她理想的教学空间。

数学系唐宏岩老师曾多次参与教室改建项目方案的讨论,他认为,“教学楼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师生交流的第一场所,舒适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师生的思想交流和灵感碰撞。”

此时此刻,四教正融合着开放性与灵活性,创造无“限”沟通。

“黑科技”处处闪现

被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还有四教新出现的“黑科技”。智慧环境监测平台、双屏教学系统,授课一键录播……营造了便捷舒适的教学环境,并满足了更为丰富的教学场景。

空气质量智能监测平台

85寸显示屏

全过程的课程一键录播与远程互动功能

计算机系史元春老师也关注到了四教硬件设备的变化,她本学期在四教和五教均有开设课程,“对比来看,四教的电教设备确实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好地满足了师生的需要。”

如何让“智慧”成为四教的重要标签?

双线教学示例图(上):实现课件+板书的教学场景
课件联动示例图(下):双屏分别显示课件上下页

科技无处不在,教室改造也在破除现有困境和局限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性尝试。四教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与多元化教学方式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呈现、便利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开展,实现教学、管理和服务“智能化”。

智能窗

此次四教改造中还有一处智能应用实属首创——率先使空气质量监测仪与新风系统在教室空间实现联动,将绿色节能与科技智慧融合起来,在动态监测中实现室内全天候微环境智能化控制。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标则自动开窗通风,若室外空气质量不宜开窗通风,将启动新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标。

动人情谊:联结校友和母校

2018年清华107周年校庆之际,校友会发起了“清华校友教室改建捐赠项目”——校友遵循自愿的原则认捐教室,鼓励校友以集体形式参与捐赠,以独立整间教室作为基本认捐单位,认捐款用于教室的桌椅和多媒体设备更新。

107周年校庆,校友返校参加教室捐赠活动

改造后的四教,将会在捐赠教室内悬挂捐赠校友铭牌,铭牌上还会写有校友对学弟学妹的寄语。一间教室,一行寄语,校友们用捐赠行为丰富了清华精神和文化的内涵,书写着与母校和年轻一代学子的动人情谊。

初心:构筑有温度的教育

教学空间是教学方式的延伸,教室的每一处设计都秉持着为学生服务的初心,都将成为清华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也将是环境育人最好的例证。

邱勇调研四教

10月9日,校长邱勇调研了改造后的四教,亲自体验新配置的桌椅和新增设的多处设备。 “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造后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成长、师生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和氛围。”邱勇说。

谈及这项工作的初心,全程参与教室改造工作的注册中心主任尹佳认为,“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一流的教学环境,要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相匹配。好的教学环境是美育的重要形式,对学生的身心也是一种很好的熏陶。”

未来,三教将被打造为“开放、灵活、多样”于一身的教学空间,二教将在改造中“回归”沉静与典雅,五教的改造方案也已敲定。在原有建筑风格中延续其文化的积淀,在现代设计理念中焕发出与时俱进的脉动与活力,清华大学“2018-2020年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中,陆续开启改造之旅的教学楼,将会以全新的面貌,与你重逢。

摄影:李派

视频:段鸿杰

编辑:赵姝婧 李晨晖

审核:周襄楠

 

2019年10月22日 13:40:2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