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广角 - 正文

邺架轩读书沙龙第三十期举行 李守奎、王立军畅谈汉字文化与阐释

清华新闻网4月1日电(学生通讯员 胡振坤)3月25日下午,第三十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及线上直播平台同步举行。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李守奎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立军,围绕李守奎及王永昌所著的《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畅谈何为汉字阐释、如何走出汉字阐释困境、汉字文化发展等问题。

《20220325-邺架轩读书沙龙第三十期举行 李守奎、王立军畅谈汉字文化与阐释-文素基地-嘉宾李守奎(右)与王立军(左)对谈》.JPG

李守奎(右)与王立军对谈

李守奎首先介绍了以汉字为代表的“表意文字”的特殊性,汉字是对语言符号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汉字阐释是逆推古人的造字思维的过程。汉字阐释研究面临学术分歧多、民间异说多、社会关注多、专业学者少、学术规范少、优秀成果少的困境,造成困境的原因有时代变化、汉字应用以及汉字阐释自身问题。走出阐释困境需要把握学科定位、建立学术规范、发展社会需求、营造学术环境等多方面努力。

《20220325-邺架轩读书沙龙第三十期举行 李守奎、王立军畅谈汉字文化与阐释-文素基地-嘉宾李守奎发言》.JPG

李守奎发言

王立军肯定了《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一书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表示汉字具有特殊性,形意关系非常密切,汉字创造之初就打上当时的文化烙印。古人造字是一个“编码”过程,古文字考释则是“解码”过程,我们不仅要关注“编码”时汉字的形体和字义,在“解码”时还有重视汉字背后反映出的文化土壤。文字阐释面临的困境有无法看到汉字起源时期最早资料、难以透彻理解古人所处文化环境的客观原因,有阐释所处不同时代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术关注和社会认知不足的原因。

《20220325-邺架轩读书沙龙第三十期举行 李守奎、王立军畅谈汉字文化与阐释-文素基地-嘉宾王立军发言》.JPG

王立军发言

李守奎认为,汉字阐释需要阐释造字理据与识字理据,文字研究要跨越传统与现代这条线。王立军补充道,语言研究迫切需要古今沟通,梳理清楚字的历史演变和关系,才能清楚它在历史和现代的功用。汉字研究关乎国家的文化面貌,要重视“语言文字能力”和汉字在文化传承传播中的价值。

对谈结束后的提问环节气氛热烈,观众与嘉宾就东西方文字背后的思想文化差异、汉字理据如何应用与国际中文汉字教学、文字学如何解释经典著作文字、中小学汉字教学实践以及网络流行词汇等问题展开讨论。

嘉宾简介:

李守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古文字、汉字学、出土文献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项及其它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楚文字编》《古文字与古史考》《汉字学论稿》《汉字为什么这么美》等著作多部,曾四次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王立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语言文字标准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训诂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汉字学、训诂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国家语委项目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学术著作《宋代雕版楷书构形系统研究》《汉碑文字通释》《汉字应用通则》《汉字的文化解读》《汉字》等。

主题书简介:

在复兴中华优秀传统化的当下,人们对汉字的关注从应用逐渐向欣赏、解读转向。清华大学李守奎教授及王永昌博士的《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以700个汉字为对象,通过对具体字例的形体结构的分析和发展演变的考察,将汉字的来龙去脉、结构理据、字际关系、文化内涵浓缩在一篇篇千余字的短文中,晓畅简洁、通透通俗。黄德宽先生称之为“汉字阐释理论与方法的一次成功实践”。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陈晓艳

审核:吕婷

2022年04月01日 09:30:2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