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广角 - 正文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巴里·巴里什做客清华“巅峰对话” 揭秘“时空涟漪”引力波

清华新闻网6月1日电 5月17日晚,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办、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分会承办的第49期“巅峰对话(Top talk)”在郑裕彤讲堂举行。此次“巅峰对话”邀请201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届“复旦-中植科学奖”获得者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教授作特邀嘉宾,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LIGO科学合作组织核心成员曹军威教授作对话嘉宾,为大家解读“引力波开启的宇宙探索新时代”(Probing the Universe with Gravitational Waves)。130余名清华师生在现场参与此次活动,1500余名观众在线观看本次讲座。

第49期“巅峰对话(Top talk)”现场

作为领域权威专家,巴里什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引力波发现的过程。他首先着眼历史,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开始,简要介绍了人类对于引力波最初的认识,并详细讲述了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物理感应到时空的波纹的过程。他解释道,该波纹由两个相距13亿光年的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引起。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发现引力波因此成为人类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载入史册。巴里什表示,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在该领域努力,期待在未来监测到更多的地球新变化,他相信,引力波的发现已经开启了探索宇宙的全新时代,孕育着巨大的科学新机遇。

曹军威对主题演讲进行点评

分享结束后,曹军威对报告作总结点评。曹军威再次感谢巴里什为创建LIGO科学联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并表示巴里什的努力为全世界的引力波科学家搭建了更好的学习交流平台。随后曹军威就引力波数据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曹军威表示,提高引力波数据分析的速度和效率,可以为天文观测和相应的研究争取更宝贵的时间,触发更多新式的天文观测方法。

学生挑战团向两位教授发起挑战

而后,由三名学生组成的挑战团队向两位教授发起挑战。首先,来自天文系的陈艳玲向两位教授介绍了她参与的宇宙热重子探寻计划,围绕“重子缺失”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探讨了观测宇宙中“缺失”物质的空间分布及其物理与化学性质的手段。就读于工程物理系的孙博文介绍了他曾参与工作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并在此基础上与两位教授探讨了建设大型科学装置效益比的问题。物理系的洪熹宇则结合巴里什教授的科研生涯,对比了实验物理学家与理论物理学家在职业选择上的异同。挑战环节话题涉猎广泛,讨论积极热烈,赢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现场观众积极提问

在问答环节,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都踊跃参与、积极提问,围绕光谱观测手段、人类对时空的认识、物理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中西方物理学科教育差异等多个话题与巴里什教授和曹军威教授展开深入交流讨论。在用专业知识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之余,巴里什勉励同学们,科学研究纵然需要大量的时间、资源投入,但要相信,所有努力都可以推动全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更好地共生共存。曹军威则结合自己在中美两国从事科研工作的经历,鼓励同学们发现学术兴趣点,秉承科研初心,做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

部分观众与嘉宾合影

活动接近尾声,观众们仍然沉浸在与两位嘉宾的激烈讨论中。通过与两位教授的充分沟通,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引力波、天文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更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研究在人类前进道路上重要的驱动意义和价值所在。此次对话,对于同学们而言,不仅仅是知识分享的饕餮盛宴,更是思想碰撞、视野扩展的交流平台。

供稿:校研究生会

编辑:陈晓艳

审核:吕婷

2021年06月01日 11:01:1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