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9月26日电 9月20日下午,“作者面对面”系列阅读推广活动第42期在图书馆举行。活动以“泥潭里的精神跋涉”为主题,特邀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虚构类奖得主、《泥潭》作者刘楚昕,围绕文学创作、青年写作与阅读生态等话题进行深度分享。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7万余名观众同步参与。图书馆副馆长张秋主持活动。

活动现场
刘楚昕以轻松而真挚的讲述开启分享。谈及自己初中时代萌发的文学梦想以及在哲学与文学领域的多年探索与坚守,他表示,青年作者与读者是文学未来的希望,希望出版界与文学机构积极搭建平台,助力青年写作力量的成长,进一步壮大创作与阅读的共同体。
在分享《泥潭》一书的创作历程时,刘楚昕坦言,该书从初稿到出版历时11年,期间经历多次结构颠覆与创作提升,受福克纳、大江健三郎、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大师的启发与影响,他最终选择以“亡灵视角”和非线性叙事构建小说框架,并以更贴近大众阅读习惯的方式来呈现。
在探讨“应创作什么样的作品”时,刘楚昕谈到,年轻作者虽然在写作技巧上可能不及成熟作家,但对当代城市生活、精神困境以及网络时代有着更为切身的体验,这正是其独特优势所在。
提问环节,刘楚昕回答了涵盖文学创作、哲学思考、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话题,并介绍了《泥潭》书名的由来。活动最后,漓江出版社与刘楚昕共同向清华大学图书馆捐赠此书。
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图书馆与漓江出版社联合主办、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馆藏图书有限公司协办,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金兼斌、漓江出版社副社长陈睿等参加。
供稿:图书馆
编辑:刘芳芳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