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广角 - 正文

“一带一路”上的“清”年思考

——能动系“源梦西域”实践支队赴哈萨克斯坦开展社会实践

近日,能动系“源梦西域”实践支队在杨海瑞教授带领下赴“一带一路”首倡之地哈萨克斯坦开展社会实践。队员们心怀“双碳”愿景,聚焦绿色能源未来,深入企业一线探寻合作脉络,走进高等学府激荡思想火花,对话社会机构感受文化交融。

深入产业一线:于能源脉动中感知合作共赢

在中国能建哈萨克斯坦分公司,队员们了解了连接中亚与欧洲的“中亚绿色能源走廊”规划,以及图尔克斯坦的300MW光伏与500MW风电标杆项目,感受中国企业在全球能源互联中的担当。该公司以近八成本地员工的团队构成,搭建起跨越文化的交融之桥。走进当地阳光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队员们则体会到中国企业的韧性。在广袤的哈萨克斯坦草原上,队员们看到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当地合作的中亚最大风电项目——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见证清洁能源推动低碳转型的生动实践。

走进顶层设计:于交流对话中洞察发展蓝图

在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馆,队员们聆听了来自外交一线的解读。队员们还走进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AIFC),了解这里作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平台在绿色债券发行、ESG认证等方面的领先实践。在中国贸促会驻哈代表处,通过交流分享,队员们了解了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的支撑桥梁作用。

从外交视野到金融动力,再到经贸服务,队员们不仅收获了对中哈合作的立体认知,更深刻领悟了在全球化浪潮中,青年学子应该如何为构建一个更繁荣、更绿色的未来贡献智慧。

探访顶尖学府:于学术碰撞中启迪未来思路

在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支队队员们与当地师生就新能源、新科技等前沿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队员们重温“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重大意义。此次交流不仅拓展了学术视野,也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到跨国合作的价值,为知识与创新的“丝绸之路”注入青春活力。

走近当地民众:于民间交流中促进民心相通

在阿拉木图繁华的阿拜大街,队员们开展了能源与环境主题的调研,通过与当地市民带“烟火气”的交流,感受科技赋能生活的美好。在Chinaline中文学校,队员们指导当地青年研墨执笔,从横平竖直的笔画入门,到勾勒梅兰竹菊的淡雅轮廓,当一幅饱含祝福的“福”字在异国青年的笔下诞生,当“汉字像密码,每一笔都藏着故事”的由衷赞叹响起,文化的种子已跨越语言的边界,在他们心田悄然萌发。

挥别中亚热土:于时代交汇处续写崭新篇章

在阿斯塔纳机场登机前,队员们回望这座城市,手机里存着一张张照片——风电场上飞旋的叶片、实验室里专注的眼神、中文课上稚嫩的笔画、街头调研时真诚的笑脸……每一个画面,都是中哈友谊的见证。

“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带走了什么?”杨海瑞教授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当东方智慧遇见中亚大地,碰撞出的是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是休戚与共的命运纽带,是和合共生的文明新篇。这绿色的火花,正从中亚大地蔓延开来,点亮“一带一路”的壮美画卷。

面向未来,清华学子深知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这是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时代,这是青年大有可为的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清华学子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扎实的本领,投身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之中。

(清华新闻网9月9日电)

供稿:校团委

编辑:刘芳芳

审核:郭玲

2025年09月09日 15:33:5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