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熙颖 叶茂鑫
2025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研究生会联动各院系研究生分会持续开展iTalk系列活动,打造朋辈引领、国际化分享的跨文化对话平台。自第70期至第77期,八场主题各异的iTalk活动汇聚了来自不同国家、专业与文化背景的清华学子,以小范围、深层次的对谈形式,激发观点碰撞与经验共鸣,吸引百余名中外研究生积极参与。
iTalk系列活动延续“以青年之声回应全球议题”的理念,围绕多元主题展开探索,以“表达-理解-行动”为主线,展现出清华学子日益增强的国际表达力、价值判断力与时代参与感。
表达自我:在数字时代与文化迁徙中寻找自我定位
在数字洪流与文化交错中,学会与自己对话,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第70期iTalk活动邀请巴西籍社科学院2023级硕士生、2024年清华大学年度人物卫特(Vitor Moura),结合他在中巴两国的学习与生活经验,探讨数字时代普遍存在的“数字疲劳”问题。他分享了自己如何在信息过载与社交媒体焦虑中,有意识地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成为一名“生活探索者”,在纷繁复杂的数字环境中重新找到自我平衡。
第73期iTalk活动从跨文化适应的角度出发,聚焦留学生如何面对文化冲击并实现自我成长。比利时籍美术学院2024级博士生项慧玲(Evelyne Schuurman)以初到北京酷暑中搬运行李的真实经历,揭示跨文化生活初期的语言障碍与心理挑战。她讲述了从迷茫到逐步适应的成长历程,强调兴趣与社交在跨文化融合中的积极作用,并提醒大家在交流中应尊重文化差异,避免以单一视角评判他人。现场十余位中外学生积极分享亲身经历,共同探讨如何从“匆匆过客”成长为深入体验者,挖掘留学生活的深层价值。

卫特、项慧玲进行分享
理解尊重:在比较与共鸣中提升全球胜任力
理解尊重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会倾听与反思的过程,更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一环。
围绕“全球视角下中外土木行业规范标准的对比探讨”,土木系2023级硕士生黄杰辉在第74期iTalk活动中系统介绍了中国、美国、欧盟、法国和日本五大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土木行业标准的体系架构与发展背景。通过对比各国标准体系、管理模式与技术逻辑,揭示了背后所映射的发展阶段差异、市场机制特征与技术演进路径,深化了同学们对国际工程项目中规范协调难点的认识,也为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第76期iTalk活动以“文明共振:跨文化对话场”为主题,聚焦国际青年眼中的“中国范儿”。来自多个国家和专业的清华学子分享了他们对中国语言、饮食、艺术、节日等的观察与体会,展现了跨文化交流中的认知碰撞与融合,激发青年学子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讲述中国故事、理解世界图景。

第74期、76期iTalk活动现场
走向世界:在本土实践与全球挑战中定义青年价值
清华学子以扎实的本土实践为根基,在全球挑战中创造出超越地域与文化的共享价值。
围绕“非洲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青年力量”,第71期iTalk活动中,土木系2022级博士生周润生讲述了两次深入非洲的实践经历,通过分享一线工作经历、观察思考与经验总结,为有志参与海外工程实践的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操作指南,也深化了中外同学对青年力量推动中非合作、参与非洲现代化进程的认知。
第72期iTalk活动以“国际组织里的清华人:携手共建绿色共享未来”为主题,围绕清华学子在国际组织的实习与求职情况开展交流。活动邀请到公管学院2020级硕士毕业生、现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气候战略与投资部专员杨清作为嘉宾,与现场中外学生围绕绿色政策制定、数据分析与项目投融资等主题展开深入分享与交流,一同探讨青年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清华担当。
第75期iTalk活动围绕“可持续星球2030”主题,聚焦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实意义与多元路径。活动邀请美术学院2024级硕士生彭汉婷与机械系2024级硕士生蔡长浩作为嘉宾,分享各自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Z世代的责任:参与、行动与发声”,第77期iTalk活动探讨了青年在全球治理中的共同使命。活动邀请苏世民书院2018级硕士毕业生XeniaOtmakhova与2024级硕士毕业生管芃,分享各自在跨文化对话、青年领导力建设中的探索路径,展现了青年以行动参与全球议题的实践路径,并清晰勾勒出一个由青年引领、共同担责的未来社会图景。

第71期、75期、77期iTalk活动现场
(清华新闻网8月26日电)
供稿:研工部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