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广角 - 正文

环境学院联合主办第十九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

清华新闻网5月27日电 5月17日至19日,第十九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简称“第十九届POPs论坛”)在重庆举行。论坛以“科技支撑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风险管控”为主题,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的代表约1000人参加活动。

20250519-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等主办第十九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拍摄者不详-论坛开幕式现场.jpg

论坛开幕式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刚主持论坛开幕式。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院长何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郑阳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陈永梅分别致辞。

何强表示,本届论坛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发展趋势,为新污染物治理和风险管控注入了新动能。重庆大学将以本届论坛为契机,与国内外同行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新污染物治理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途径。

郑阳华强调,重庆市聚焦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一体推进“九治”攻坚,高度重视新污染物治理,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庆市将依托本届论坛,吸收借鉴新污染物治理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力争探索出具有重庆特色的新污染物治理管控新路。

陈永梅指出,面对复杂的新污染物治理形势,期望未来POPs专业委员会加强责任担当,携手攻克POPs替代技术、新污染物协同控制等“卡脖子”难题,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明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胡建信,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邓述波主持后续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顾问江桂斌分享了新污染物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生态环保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侯立安介绍了新膜技术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中的作用。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丁琼表示,新时代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迈出重要步伐,初步形成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治理工作推进机制。贵州大学副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周少奇介绍了团队在污水处理厂中针对抗生素的赋存、分布、迁移规律及去除效果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余刚通过分析新污染物与常规污染物排放特征、减排技术及重点源,提出了二者协同减排的战略目标、技术路径和主要措施。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陶澍分享了我国大气中多环芳烃的赋存研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国家工程中心主任李俊华介绍了团队开发的高性能碳基吸附材料和催化脱硝协同净化CVOCs催化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委员、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履约三处副处长彭政指出,斯德哥尔摩公约目前受控POPs种类已增至37种,我国积极履行公约义务,已全面淘汰29种POPs,并在政策保障、地方治理、技术示范等方面开展系列工作。重庆大学环境生态学院副院长陈一介绍了其团队关于微纳塑料对湿地微生物代谢的干扰机制的研究。

闭幕式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副研究员王斌介绍了POPs论坛的创办历程和发展概况,并汇报总结了本届POPs论坛的整体情况。

论坛组委会宣布,2026年第二十届POPs论坛将在广东省珠海市举办。

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业委员会、区域环境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污水信息解析与预警重点实验室及环境前沿技术北京实验室共同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及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联合承办。

供稿:环境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

2025年05月27日 14:48:5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