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广角 - 正文

法学院公益普法宣讲团:无障碍普法宣讲在路上

“请问大家,红孩儿几岁了呢?……现在,请大家算算自己几岁啦?算出来的同学可以举手,用手势告诉我。那么,你知道自己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吗?”

这一幕发生在2022年10月28日。清华大学法学院公益普法宣讲团(以下简称“宣讲团”)讲师黄诗涵对着屏幕,笑着望向分别在十二个线上会场听讲的孩子们。轻微的网络延迟并不影响热烈的课堂氛围,孩子们专注的神情与微微扬起的脸庞写满了代入故事的专注和拥抱未知的诚挚。

这是宣讲团开展的第26场线上公益普法讲座。这场讲座的“听众”是来自1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盲聋哑学校、1所普通小学的958名听障与健听学生,讲座生动贯彻手语和口语融合、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融合教育的教学理念。

讲座的主题为“跟着《西游记》学法律”,黄诗涵结合《民法典》中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充分融合理论知识与法律实践,引导同学们认识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明辨是非对错、可为与不可为,讲授内容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讲座互动环节,来自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的陈爱杏用手语讲述了自己的切身经历和心路历程,给宣讲团成员和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20230308-法学院公益普法宣讲团-法学院-无障碍普法1.jpg

宣讲团进行宣讲前的设备调试

时间回拨到2022年5月。

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高级教师高一与宣讲团取得了联系,介绍了向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无障碍普法的愿景,并邀请宣讲团的加入。对于宣讲团来说,这无疑是个全新的、未知的、充满挑战的领域。

听障孩童对于法律的需求更迫切,得到法律的供给也更匮乏,他们是普法绝不能忽视的受众。无障碍普法能让听障孩童感受到自己并非处在被遗忘的孤岛,法律的羽翼会时刻庇护他们,帮助他们积蓄发声的勇气,酝酿发声的契机。

在无障碍普法这条路上,宣讲团也曾遇到困难。例如,需要解决普法讲师和手语翻译人员出现在同一屏幕界面以及视频授课的延时、卡顿等技术问题,需要确保听众能够准确理解讲授的内容等。面对这些问题,宣讲团敢于试错,不断从失败中寻找经验,并进行一次次新的尝试。慢慢地,经过不断探索,宣讲界面逐渐被优化,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讲座的效果和同学们的参与感与获得感。宣讲团讲师将原本可能生涩难懂的“法言法语”打磨成通俗易懂的版本,供手语翻译团队提前对照准备,同时在前期筹备过程中与翻译同学不断磨合,在讲授的语速、内容等方面不断作出调整,确保手语翻译精准到位、节奏合宜。

20230308-法学院公益普法宣讲团-法学院-无障碍普法2.png

宣讲团在宪法宣传周期间进行无障碍普法

就这样,无障碍普法的故事一直延续着。

2022年12月5日,适逢宪法宣传周,借助10月28日那场宣讲的成功经验与热度,宣讲团联合兄弟院校的相关团体面向四川、贵州、海南、江西、浙江、山东、福建、云南等8省38所学校开展了关于宪法主题的普法宣讲,其中28所学校3000多名师生观看直播,10所学校1000多名师生观看录播。这是宣讲团成立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场次,也是效果最为理想的场次。这38所学校中,有2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盲聋哑学校。

实现无障碍理念,需要的是对残障人士的关心关怀,更需要残障人士与普通群体间的彼此理解。未来,宣讲团将在手语普法之外探索新的可能性,进一步用温暖的陪伴和坚定的支持,精心守护孩子们对法治的信仰、对未来的期望。无障碍普法宣讲,还在继续;星星之火,也必将燎原。

(清华新闻网3月10日电)

供稿:法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

2023年03月10日 14:20:1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