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广角 - 正文

求索发展路径 感悟中国力量

清华大学“思源计划”第二十一期成员赴粤港澳大湾区实践调研

2月1日至2月7日,清华大学“思源计划”第二十一期12名成员组成实践支队,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主题为“中国力量”的实践调研活动。在为期七天的行程中,支队来到广州、深圳、珠海三座城市,走访政府、企业和研究院所,聚焦大湾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一国两制”事业的新实践、高质量发展的新范例,求索发展路径,感悟中国力量。

把握湾区战略定位,聚焦区域发展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广州市,队员们先后来到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州市南沙区发展和改革局,分别从大湾区的总体战略规划和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入手,探索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践。

在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与智库人员交流

在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队员们围绕大湾区发展规划同智库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究人员向大家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背景,并针对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产业演进特征、区域协调布局等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解答。队员们了解到,大湾区建设的出发点具备多重考量,既有把港澳融入祖国发展大局的政治需要,也希望以此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抓手。而要推动大湾区发展,首先要规划好产业布局,通过政府因势利导和市场资源整合,促进产业之间的高效协同。

在南沙区发展和改革局座谈

在广州市南沙区发展和改革局,队员们了解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具体内容,并围绕产学研合作、青年创业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探讨。从南沙新区建设的一个个生动案例背后,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南沙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要定位,并对大湾区战略规划在地方基层的具体落实和现实挑战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站在高楼顶层,俯瞰广州都市风光,队员们不禁感叹于大湾区规划的宏伟蓝图和产业发展的蓬勃面貌,并对如何打通各地资源要素壁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产生了更多思考。

走进新兴产业平台,感受科技创新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深圳市,实践支队先后探访了华大基因、兰度生物、比亚迪等高新技术企业,探寻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活力源泉。

走访华大基因国家基因库

在华大基因国家基因库,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华大基因独特的业务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华大基因着眼于推动生命科学研究进展、提高社会医疗健康水平,因此尤其重视基础科研领域的校企合作,以及社会民生领域的政企合作,通过建设研究院、教育中心、国家基因库、未来医院等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推进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在与参加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的博士生进行交流时,队员们感叹于高校人才在企业培养模式下的发展潜力,并就专业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领域展开了积极讨论。

参观比亚迪公司展厅

在比亚迪公司,队员们参观了企业展厅,在公司极具前瞻性的业务布局中感受“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座谈中,企业人员提到大湾区发展规划对公司业务的引领作用,尤其在人才政策方面,政府部门牵头为公司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提供了大力支持。围绕企业的未来战略和研发模式,队员们同电池、储能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充分交流,真切体会到“人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的要义。

面向开放合作前沿,感悟“一国两制”优势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队员们分别走访了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深圳湾口岸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地感受港澳和内地在基础设施、规则机制、人才流动等各方面的互联互通。

与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学生交谈

在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队员们了解到学校为衔接港澳、面向国际而打造的全学龄段课程体系,而基于《我的家在中国》读本而设置的国民教育课程又让大家感受到学校营造中华文化归属感的深切用心。

了解深圳口岸历史

在深圳湾口岸,队员们在口岸办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详细了解深圳口岸的历史沿革以及通关服务的具体流程。120多年来,口岸的沧桑巨变成为中国对接全球的历史见证。围绕通关查验模式的优化创新以及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试行专属跨境政策的构想,队员们积极发言,表达了对加强大湾区人才交流的强烈愿望。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座谈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队员们有关负责人的介绍下,充分了解澳门企业、澳门人才如何深度融入合作区的建设与管理。而澳门青年代表则以“新横琴人”的身份,向队员们讲述了他们在合作区就业创业的故事,展现了琴澳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优势给澳门青年带来的全新机遇。

在横琴国际金融中心眺望澳门

“思源计划”全称“饮水思源,服务社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是清华大学于2001年设立的首个“因材施教”培养计划。“思源计划”每年从大一年级学生中选拔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通过全程匹配各类教育资源,开展为期三年的学生领导力通识教育,为未来中国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的各行业领军人物。

(清华新闻网2月23日电)

供稿:校团委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

2023年02月23日 16:08: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