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人物 - 正文

归来依旧红心向党

——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新党员陆毅

●记者 温兴煜 学生记者 张静

人物简介:

陆毅,1978年出生,1999年就读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03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于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获博士学位;2007年开始在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任研究助理教授;2010年至2019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7年回国,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任教授,担任经济系主任。目前担任清华大学-芝加哥大学经济与金融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统计局-清华大学数据开发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

陆毅

成长于东方明珠之城上海,求学在灯火繁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成就于海滨之城新加坡,又心甘情愿回到祖国首都扎根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为祖国的经济建设作贡献。两个国家的四座城市,接连起来就是陆毅的奋斗成长轨迹,为这位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浪潮之中的学者的内心中,隽刻下了厚重的时代烙印。

陆毅在入党发展会上讲述心路历程

在海外成就学术事业的陆毅,归来依旧红心向党。“我热切希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听党指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2021年5月20日下午召开的清华经管学院经济系入党发展会上,陆毅深情地向党组织告白。

红色信仰激励奋斗前行

“我至今仍然记得小学书本上刘胡兰的故事,记得这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陆毅说。已经工作多年的陆毅,谈到这些儿时便知道的英雄革命烈士,仍然是如数家珍。小时候,江姐、潘冬子、狼牙山五壮士,这些书本上熠熠生辉的革命先辈,成为他最初的成长动力。

在这些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终身的革命烈士的激励下,陆毅积极加入了少先队。“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如今再响起这首少先队队歌的旋律,他的心中依旧会涌起一份自豪。那时的他,看着胸前的红领巾,时刻提醒自己要成为像革命先烈们一样优秀的人。

伴随着成长升学的经历,陆毅了解到了更多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救国救民的崇高追求,红军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精神,一直以来党服务人民、依靠人民的理念信仰,都化作他自我前进的动力。中学时的他,为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也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在国家的发展中承担怎样的角色。对此,他在内心回答道,“不仅应该成为伟大时代的受惠者,更应该要成为建设社会的新生力量。”

1999年5月8日,彼时的陆毅,还是复旦大学的一名本科生。北约轰炸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三名记者牺牲,数十人受伤。这一消息传回国内,民众义愤填膺。陆毅同样为之感到难过和气愤,“当时的我,逐渐意识到落后就会被打,意识到祖国强大对每一个中国国民的重要性。”

在严峻的国际局势面前,民众愤怒力量的影响注定有限。陆毅不愿意只是抒发情绪,他选择将这份愤怒化为前行的动力。正如他所说,“虽然我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只要每个人都添砖加瓦,我们的祖国就能日益富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后的陆毅,在复旦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并结识了同在复旦读书的同学张秩超。这份友谊对他影响深远。他开始将“添砖加瓦”的信仰,和靠持之以恒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为农民工子弟提供教育的志愿行动。他们募集物资,联系民工子弟学校,备课,组织学校的本科生为民工子弟上课,过程繁琐而有意义。读书期间,光阴宝贵,每一步的志愿活动都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所幸他们坚持下来。

“人的一生,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功成名就而奋斗,还需要尽可能地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一些贡献。”陆毅这样形容自己彼时的感受。

隔海相望 难掩越加浓郁的祖国情

2003年开始,陆毅先后到香港和新加坡求学工作,身在他乡,他对祖国的深情越加浓郁。

2008年5月12日,一场8.0级的地震侵袭汶川,这场国家的苦难,牵动着香港的陆毅。通过新闻,他看到在争分夺秒的举国救援中,中国共产党展现出强大的应急动员能力、资源分配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同时,正在担任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研究助理教授的他,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进行观察,豁然间明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制度,能够产生怎样的规模经济效应,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他为这场自然灾难感到悲痛的同时,感悟到制度优势是中国破解发展难题的制胜法宝。

如果说在香港的经历,让陆毅看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那么在新加坡的执教工作,就更加让他体会到个人与祖国的荣辱与共。走在国外,他在工作中体会到了各种人情冷暖,同时也意识到,正是自强的力量,让国人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成为世界的“东方雄狮”。强大的祖国给每一位走在国外的游子提供安全感,他深有体会,“走在国外,身后是祖国在支撑。没有祖国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个人的幸福生活。”

隔海相望,陆毅不曾放下对祖国的挂念。在新加坡进行国际贸易相关研究和任教的七年时间里,他听到很多前辈回国的故事。尽管在国外事业发展得十分顺利,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福利待遇,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归来报效祖国。

经世济民 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2017年是陆毅赴新加坡工作后的第七个年头,他选择回国,来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任教。以陆毅的资历,向他抛来橄榄枝的知名机构、高校不在少数。陆毅希望能够发挥所长,为国内经济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他谈及来清华的原因时说,“我是学经济的,我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国内市场前景广阔,但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依然不平衡,我想要用我掌握的经济学知识,通过参与优化设计制度去对中国的经济格局产生正面的影响和意义,让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能够起到一些更好的作用。”

到了清华,陆毅首先近距离感受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金融学家和金融学教育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家和教授的感人事迹。这位一生勤俭、慷慨助学的前辈,在退休后倾尽积蓄,建立了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身患癌症也不曾停下捐资助学的脚步,逝世后更是选择捐赠遗体,为医学事业奉献自己。于陆毅来说,赵家和教授的事迹,开始激励着他向党组织靠近。

回国任教和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非必然,但内心中入党的愿望却如种子一样萌芽,渴望破土而出。除了正常的研究和任教,他默默地开始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的要求靠拢。

加入清华后,陆毅组织推动两届中国财政暑期学校项目,力求为研究财政问题的学者们提供合作和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他走出清华,参加了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向国内学界的更多同行介绍国际前沿的结构方程模型系统。

工作时间,陆毅是经管学院的一名教授,需要承担起教学和科研的任务。闲暇时间,他主动为年轻人提供学术和职业上的建议和指导,成为更多年轻学者和学生的学术导师。此时的他,尽管还没有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但已经在默默地发挥先进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工作和学习上,陆毅踏实肯干,爱岗敬业,潜心科研。2018年,获得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先进工作者”。2019年,获得了首届中国青年经济学家奖。从2018至2020年,连续三年获得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研工作先进奖”。

2019年3月12日,陆毅郑重地向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清华大学,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发展高知识群体入党,每位校领导直接联系1-2名教师入党积极分子,与他们深入交流,并随时解答其思想、学术之惑。陆毅的校级入党联系人是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

“每一个学期,陈旭书记都会安排好时间,和我进行一个多小时的面对面交流。她会为我深入解读一些政策,我会跟她反映一些我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法。特别是我担任系主任之后,和她交流我遇到的各种关于学科发展的问题,她会第一时间帮我分析这些问题,引导我思索出解决方案。她还送给我一些书籍,在她的引导下,我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端正了入党动机,真正从思想上入了党。”

经过了两年的培养考察,完成积极分子学习班、发展对象学习班等各项培训之后,2021年5月,陆毅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扎根大地 用实际行动阐述红色信仰

作为预备党员和学者,陆毅将自己的理想信仰和专业追求结合起来,“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他习惯于从社会时政中感受党的力量,确认学术研究的方向。

站在2021的节点上,陆毅更加认可国家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在他看来,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祖国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彰显出制度的生机和活力。

在阅读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时,陆毅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所感动。贫困问题一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难题,作为一名经济学学者,他深知脱贫的工作之浩瀚、任务之艰巨。在他看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脱贫成果和实践,能够为人类减贫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脱贫不是终点,是起点。”报告中指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陆毅提供了新的思路,“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体现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党为人民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的责任与担当。”

仰望星空,前行的道路注定广阔;脚踏实地,每一步的奋斗才有意义。两个国家,四座城市,半生的求学执教,这位成长于改革开放浪潮中的青年学者,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述着自己的红色信仰。

清华新闻网6月30日电

编辑:温兴煜 李华山

审核:吕婷

 

2021年06月30日 09:25:22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