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人物 - 正文

刘光廷:一颗报国心,一世筑坝人

● 田也

一张旧桌子,一把旧木椅,一位穿着简朴的老人正伏在案前专心科研……椅子上的棉垫早就破了,露出发黄的棉絮,但他不愿意换,一用就是几十年。

这样一位生活节俭,看似平凡的老人,正是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刘光廷。他凭一腔朴素的知识报国情怀,几十年在水工结构科学技术施工工程研究方面探索创新,先后参加了国内32座水利水电工程科研和设计工作,解决了大量工程关键问题和理论依据。

回顾刘光廷的一生,他的科研硕果如同勋章一般,无声地诉说着清华人的报国志向:胸怀国之大者,心系国之所需。

20230213-刘光廷-1-1-1.jpg

刘光廷进行腹拱坝光测实验

一心知识报国的“土教授”

刘光廷,1930年出生于福建莆田,在时代和家庭的共同影响下,知识报国的种子根植于刘光廷心中。

1952年,刘光廷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工作,开始长期从事混凝土坝及基础仿真理论分析、新坝型结构及施工工程技术研究,发展光测新技术,开展混凝土拱坝防裂技术、仿真试验和计算方法创新研究。

1957年,刘光廷的大哥想送他到英国进修,而彼时的刘光廷正一心为祖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忙碌,他婉拒了大哥:“我是祖国培养的土教授,要把国家的工作放在前面。”

“刘光廷钟爱拱坝,因为同样的负载,拱坝的体积相对其他坝型小很多,可以节省大量的建筑材料,这在财力并不丰厚的年代,尤其重要。”刘光廷虽不曾明言,但他的爱人刘祖同心中了然,“在家中,他手上时刻都拿着一本书,想抓紧一切时间紧跟本领域的最前沿,把科技创新应用于实际工程之中,服务于国家的发展。”

“刘教授推广碾压混凝土拱坝,是因为碾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少,干硬性混凝土可以采用大仓位碾压施工,因此单价低、施工快速,可以节省大量工程投资。”他的学生叶源新介绍,对经济效益的追求给设计带来了很多困难,但刘光廷力求通过科学、创新的结构设计,同时实现安全保障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1993年,在水利部的支持下,清华大学水利系的碾压混凝土拱坝的科研新成果首先应用于福建省溪柄工程,“福建溪柄碾压混凝土薄拱坝”是国内外第一座碾压混凝土薄拱坝,它的建成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国际水电及大坝建设1998年鉴》已将该坝列为世界上第一座已建成的碾压混凝土薄拱坝。

20230213-刘光廷-1-1-2.jpg

福建溪柄拱坝

让科技创新真正造福于民

在成功设计并建造了溪柄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坝之后,刘光廷将目光投向西部高寒、强震地区,继续在筑坝新领域“开荒”。

199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定在玛纳斯县石门子建造坝高为110米的碾压混凝土拱坝,这是国内外在高寒、强震、弱基上修建的第一座碾压混凝土拱坝,它的建成必将使碾压混凝土拱坝的筑坝技术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在刘光廷心中,这不仅仅是科研技术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在祖国边疆修建这座拱坝,能够实实在在促进农业灌溉,兼以防洪、发电和旅游,是一件造福一方的创举。

但高寒地区,混凝土坝如何适应?软弱的砂砾岩基础上怎么修建拱坝?碾压混凝土作为一种低耗、施工高效的材料和筑坝工艺如何在这些情况下扬长避短,实现推广应用?……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可以照搬的经验。刘光廷带领团队到现场勘探、画图纸、做实验。他们迎难而上,做行业的开拓者、领航人。

“当时在现场住的是临时搭的简易房,用的是直接从附近坑里取的水。”回忆起20多年的项目进程,刘光廷的学生印象深刻,但已过花甲的刘光廷从来没在生活上提过要求,不论条件如何艰苦,他都坚持深入现场、实地观测。

翔实的一手资料为后期的设计和实验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参与项目的博士生记得,每次想找教授汇报讨论工程进展,他都在办公室不知疲倦地工作。“他每天都是最早去最晚回来的,每次做饭都是热了再热,都等不到他回家。”刘光廷的爱人回忆道。

20231009-刘廷光-供图-工程.jpg

新疆石门子工程施工过程

石门子冬季气温低于零下30摄氏度,夏季气温可达30摄氏度,水库的核心工程是百米级的碾压混凝土拱坝,要面临低温和超过60摄氏度的温差考验。为了有效应对这种低温和大温差,刘光廷最终拍板决策,创新使用发泡型保温材料聚氨酯,喷涂在大坝表面,形成厚度约10厘米的保温层,避免混凝土因温度变化而开裂。这种保温方式开创了大坝永久保温保湿的先河,刘光廷的学生表示:“教授乐于接受新事物,他从来不会因已经取得的声望地位而退缩保守,遇到困难会勇于向科技创新要解决方案。”

为了适应软基,刘光廷创造性地提出了“柔性拱”的概念,“柔性拱”的设计,可以显著增强坝体应力分布的自适应能力,减少坝体受拉区域、降低拉应力,全面改善坝体的受力情况。坝体承受荷载后发生较大变形,但坝体不发生破坏,从而更好地适应软弱基础。

为防止坝体开裂,刘光廷在坝体上设置了短缝结构,释放拉力,减少对坝体的影响。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设计曾被深深质疑,但基于以往的成功经验和反复的仿真实验,刘光廷顶住压力坚持下来,最终短缝结构的应用成为减震的一项创举。而新疆建石门子拱坝的建成,也一改新疆以土坝为主的历史,为极寒地区混凝土筑坝奠定了基础。由于采用了新结构和新材料,石门子水库比原方案缩短工期近两年,节省投资2000万元。

“刘教授直面科研和工程实际遇到的各项难题,勇于通过创新突破解决难题。”叶源新说,“对一项工作,他从不满足于现有的解决方法,而是不断追求更高效、更精准、更节约的方法。他紧跟科技发展,希望用科技创新为国家和人民多做点事情。”

上世纪70年代,刘光廷通过光弹性试验对复杂的拱坝结构应力分析,取得了很好的计算精度,解决了当时多项工程的复杂受力分析问题。计算机发展起来后,刘光廷开始自学计算机,上世纪90年代,教研组就自主研究开发了可供工程应用的仿真分析软件。这是一项创新上的飞跃,实现了防止“卡脖子”的科技突破。仿真软件先后完成了福建溪柄拱坝、新疆石门子拱坝的计算分析,并且率先实现了施工全过程的应力仿真分析。

将谨慎务实贯穿于生产实践

一项大型工程设计所需要开展的工作,不仅仅是做些模型计算和材料试验。设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厚实宽广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历。刘光廷虽身在学校,在工程实践方面却经验丰富。

上世纪70年代,刘光廷曾到三门峡工地从事一线生产。后来,他积极响应国家部委号召,高校支援大型设计院开展技术研究,帮助地方设计院解决了诸多难题,并亲自撰写多个大型水利工程的技术总结报告。

20230213-刘光廷-1-1-3.jpg

新疆石门子工程施工过程

在石门子水库工程建设中,刘光廷现场听取工作人员汇报地勘发现的一处山体裂隙的情况,他当场就指出如何进一步勘察可以判明该裂隙的全面情况和危害程度,并就可能存在的几种裂隙发育情况,分类提出应对措施。一旁的学生对此震撼不已,“岩体地质缺陷的风险判别和处置措施的知识平时在科研中很少涉及,但教授却有着如此丰富的经验,可见生产实践有多重要。”

正因明白生产实践的重要性,刘光廷对施工过程非常谨慎。在工程现场,他不顾自己70多岁高龄,安慰边上提心吊胆的老伴儿,直接带着工具沿工地上简陋陡直的钢筋梯笼下到百米的施工工作面,亲自察看坝面浇筑情况。工作人员都劝说阻止,表示自己去看完了向他汇报,但刘光廷坚持亲自查看,掌握第一手信息。

纯粹向学 潜心育人

当问起如何评价刘光廷时,他的家人、同事和学生们不约而同提到“纯粹”一词。

“印象中,教授不参加任何应酬。出于工作交流,系里希望他出面,他常常婉拒,想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科研上面。甚至于对申报奖项、发表论文,他都排在研究工作之后。”叶源新回忆道,“教授常说,他没时间忙那些。”

刘光廷在生活上非常简朴,教研组装修时,经费有限,他要求把空调装在仪器设备室,保障设备在适宜的温度下稳定工作,自己办公室装不装空调无所谓。他曾说,可以在日常办公中省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但在试验投入上,务必优先保障试验效果。“我在研究时需要研发一些试验装置,教授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那时我和另外一位同学几乎花光了教授账上的课题经费,但他没有说过一个‘不’字。”叶源新说。

在指导学生方面,刘光廷大多从科研规律、方法论的层面着手,就科研上的关键处给出建议。“一般不是具体的建议,教授不会谈具体公式和具体结论,主要是给个方向,让我们自己在探索比较中找到解决方案,从而逐步形成自己应对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思维层次。”如今回忆起刘光廷的育人方法,他的学生受益良多,“独立思考的精神,是教授最想传授给我的东西。”

退休后,刘光廷依旧手不释卷,不断把本领域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讲给学生。2016年,87岁的他因腿脚不便坐上了轮椅,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让老伴儿推着自己到系里去看看。

身为师者,刘光廷钟爱教育事业,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默默耕耘、传道授业、诲人不倦。多年来,他培养了21名博士生、14名硕士生、20名博士后及进修教师,为祖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2002年,刘光廷被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博士生导师”称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刘光廷浓厚的家国情怀、纯粹的科研态度、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给学生们带来了影响深远。如今,他的学生们奔赴祖国大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不仅刘光廷一生所追求的信仰,也在薪火相传的育人过程中成为了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的信仰。

20231009-刘廷光-供图-大寿.jpg

刘光廷八十华诞留念

刘光廷,1951毕业于北京大学土木系,1952年起在清华大学水利系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2002年被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博士生导师”称号。曾获“软弱地基上碾压混凝土柔性拱”“碾压混凝土拱坝铰结拱结构”“碾压混凝土拱坝人工短缝结构”“实用新型:一种防表面裂缝的大坝”等四项发明专利。凭借“混凝土腹拱坝”“高混凝土拱坝防裂技术及应用”“碾压混凝土拱坝的新设计理论与实践”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其余省部级奖项20余项。

编辑:王晓霞 田也

审核:郭玲

2023年10月08日 14:30:2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