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交流合作 - 正文

清华大学研究生赴昆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座谈会举行

清华新闻网7月12日电 7月10日下午,清华大学研究生赴昆山党史学习教育支队实践座谈会在江苏昆山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研工部部长赵岑,昆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孙勇,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何志勇出席本次座谈会,与支队成员深入交流。校团委副书记、研究生团委书记金雨浩主持会议。

曾嵘讲话

曾嵘对昆山市政府大力支持清华研究生工作表示感谢。在交流中,曾嵘对支队成员提出了三点要求:“见”“识”“想”。他结合自身经历,鼓励支队成员“要有自信,不要怕做错、不要怕露怯”,自信与“见”结合能够让青年学子更加明白将来应该做什么。有“见”才有“识”,经过实践才能深刻认识到中国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党的政策指引、离不开基层工作者们的奋进创业、离不开老百姓的艰苦奋斗。在“见”与“识”的基础上,清华学子还应该深刻思考高校师生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做些什么,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边走、边看、边想、边提高。

孙勇讲话

孙勇介绍了昆山市基本情况、发展沿革和人才科创政策。他回顾了30余年来昆山市从探索“昆山模式”、打造“外向型经济”至“由大转强、创新引领”新征程的发展道路,用一系列数据展示了昆山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的实力和魅力,并以清华毕业生赴昆山创业的真实故事为例,介绍了昆山市在引进科创人才、鼓励创业创新方面的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孙勇热情邀请清华学子来昆山就业、创业,希望更多的清华学子走进昆山、了解昆山、共同建设美好昆山。

张可人、高珂、马金元发言(从左至右)

三位支队研究生代表分享了本次昆山实践的体会。工业工程系2019级博士生张可人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经历表示,可以通过科技创新社群联结昆山市政府以及科技企业,以科技论坛和峰会的形式增强合作,期待未来能有一批创新潜质强的青年学者前往昆山科研和生活。法学院2020级硕士生高珂对昆山、苏州的创业创新生态非常感兴趣。她认为,政产学研金一体化协作的独特模式能够运用政府力量聚合技术、人才和市场化资金,精准解决小微企业的痛点难点,为创新创业提供沃土。环境学院2018级博士生马金元将本次昆山之行的感受概括为三个字:“新”“绿”“透”。“新”是指技术新、科研理念新,“绿”是指城市发展绿色、可持续,“透”是指党群建设透彻、到位。他表示非常期待未来能够到昆山学习、工作和生活。

座谈会师生合影

本次实践支队共有15名研究生参加,其中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6人。7月8日至7月11日,实践支队参访了“昆山之路”成果展、党员政治生活馆、苏州工业园区、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科大讯飞苏州研究院、苏州纳米城、昆山陆家镇党群服务中心和邹家角村社区等地。

实践支队成员在昆山参观学习

通过实地学习、深度对话,支队成员们切实感受到苏州以及昆山的现代化之路。昆山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昆山模式”在注重经济发展同时,更注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昆山的现代化建设既注重提升科技实力、经济实力,更注重对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昆山市的创新氛围、社区文化、宜人环境深深吸引了支队成员,大家纷纷表示非常愿意也希望能有机会能够亲身参与到昆山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昆山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校研团委

编辑:李华山

审核:曲田

2021年07月12日 15:30:1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