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交流合作 - 正文

【脱贫攻坚中的清华人】陈淑文:走访六千贫困群众,探索脱贫攻坚良方

●通讯员 张艺璇

工作三地,走访七县,调研近2000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覆盖贫困人口近6000人,聆听到上千则感人肺腑的故事,制定出近百条脱贫济困的方案……这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届毕业生陈淑文工作四年给出的答卷。

四年前的毕业季,陈淑文抱着对贫困、发展等农村问题的深切关怀,怀着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村的深厚情感,回到乡村,回到基层,成为了江西省的一名选调生。从港口街镇,到都昌县,再到苏山乡,她是执政一方的青年镇长,是行走一线的脱贫攻坚调查员,是抗疫前线的医疗系统工作者,也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中的清华人的一个典型缩影。

陈淑文作报告

回到乡村:动员群众的青年镇长

2016年11月,陈淑文正式到江西省九江县(现九江市柴桑区)下辖的港口街镇挂职锻炼,担任港口街镇副镇长。身为副镇长,陈淑文分管的工作十分繁杂,覆盖招商引资、环保、交通、团委、妇联、统计、科技、教育、宣传、旅游、卫生和计划生育等众多领域。

陈淑文工作走访中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陈淑文在港口街镇分管的一项重点工作。当时港口街镇各行政村的公路建设目标是全部实现“户户通”,即25户以上人口的自然村通行政村的公路全部硬化。然而,因地方经济不够发达,政府无力支持农村公路建设需要的所有资金,只能按上级部门补贴一部分,各乡村自筹一部分资金的模式完成公路建设。

那时修建当地的农村公路每公里预算费用不低于30万元,然而省市县三级政府当时对每公里农村公路的总补贴只有12万元,剩下的18万元则需乡村想办法自筹。面对村里能自发参与投工投劳的劳力严重不足,强行从村民手中收钱修路更不可行的现状,陈淑文只能想方设法为村民争取其他渠道和政策上的配套资金来完成任务。

一方面,他们动员当地乡贤和知名企业家及修路愿望强烈的村民争取资金;对群众修路意愿不强或基础条件薄弱的村庄,不安排硬性指标,但让村里支持一些简易的铺路材料比如碎石子铺成入户便道,既节约成本又帮村民解决了出行难题。另一方面,陈淑文从同事那里了解到一些行业部门有相关资金可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有些新农村建设项目、扶贫项目和‘一事一议’的项目都涉及公路修建,虽然各类项目资金都不多,但在不违反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前提下,把这些资金整合起来修成一条农村公路,也是可行的。”

资金到位只是完成了公路修建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与项目承包商对接;了解并能熟练运用各种有关招标、采购、工程项目实施的合同范本及法律条文;监督工程建设质量……陈淑文并没有公路建设的经验,许多知识需要现学现用,从亲力亲为的实践中收获成长。

陈淑文工作中

除了广泛动员群众力量和争取各方帮助,陈淑文认为基层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处理好和群众的关系,既要“听得懂群众的语言,和群众打成一片”,又要“受得了委屈,在不被理解的时候坚持下来”。

2017年6月,时值中央环保督察组到港口街镇督察长江岸线的保护工作。有群众反映长江边某个村的砖厂环保措施没做到位,废气和废渣乱排放,影响周边村民的生活。砖厂老板对环保工作人员三番五次的检查有抵触情绪,甚至对工作人员恐吓威胁。陈淑文一面忍住恐惧情绪尽力解释工作,一面叫来当地村干部一起处理问题,矛盾最终被化解。

陈淑文每天早晨7点起床,在镇政府食堂吃完早饭就到办公室开始处理问题,工作到晚上10点再回宿舍睡觉。负责“港口街镇”微信公众号后,为及时更新镇里的新闻,她有时会工作至凌晨一两点钟。陈淑文在周末依然会继续工作,只有放长假才会回家。这就是陈淑文在港口街镇两年的基本工作状态。

2019年2月,陈淑文结束基层挂职锻炼生涯,带着辛勤工作后的满足与经验回到原市直单位。

遍访乡野:脱贫攻坚的见证者

“陈淑文,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从我们单位抽调一个年轻的业务骨干协助市领导到县里督导脱贫攻坚,单位决定派你去,相信你也能胜任。”

2019年是九江市的两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之年,为确保两县如期顺利脱贫,7月,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定抽调骨干力量到两县蹲点督导。回到市里才5个月的陈淑文随同九江市人大副主任等领导前往都昌县,开始长达半年的脱贫攻坚蹲点督导之路。

陈淑文等人的主要工作是前往都昌县下辖的乡村,家访贫困户,调研当地“十大扶贫工程”和“两不愁,三保障”的落实进度及“三率一度”的达标情况,对一些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点解决,对一些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就形成调研报告,上报市主要领导予以解决。

因病致贫是许多贫困户走向贫困以及难以脱贫的重要原因,健康扶贫的作用不容忽视。精神残疾的残疾证办理需提供三甲精神专科医院的住院材料,但整个九江市只有市第五人民医院才有这种资质,对一些住在偏远山村、尤其是身患残疾的贫困户来说,去一趟市里非常不易。陈淑文将这一问题向自己单位——九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进行了汇报,随后领导调度相关部门简化了精神残疾鉴定流程,由此帮助这一类贫困户尽快落实了残疾人“两项补助”。

陈淑文还随市里组织的“解剖麻雀”蹲点调研小组对相关县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解剖麻雀”式的调研,对选定村庄的所有农户进行地毯式排查,确保脱贫攻坚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个拥有200多户农户的村庄,扶贫调研小组需在两三天的时间内摸清每一户的基本情况——一天下来走访十多户甚至二十户贫困户,是陈淑文等人的正常标准。早晨8点准时从宾馆统一乘车出发,颠簸1到2个小时来到头天晚上选定的乡镇和村里,晚上7点左右戴着月亮或冒着大雨继续坐车1至2个小时回到宾馆。这是陈淑文半年脱贫调研中几乎每一天的工作状态。

“累了我们就在车上眯一会,一觉醒来才发现已到住处,接下来我们又打起精神整理白天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开会汇总。有时候,我们去偏远的乡村调查,早晨7点就要出发,经过一段先‘直冲云霄’后‘俯冲而下’的过山车版公路后,才能来到传说中的‘看得见、吼得着、却走不到’的村庄。”

到贫困户家后,陈淑文与同事就开始对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包括总人口、职业及收入、家庭产业、外出务工的交通补助、学生教育情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等)开展事无巨细的询问,再向该贫困户讲解可能适用的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光伏扶贫、小额信贷、生态奖补、易地搬迁、社会保障、村庄整治等扶贫工程政策,掌握政策落实情况。

陈淑文与老乡交流

“老乡您好,不好意思耽误您一点时间,我们是市里调查扶贫的工作人员,今天到您家来是想了解一下扶贫政策在您这里的落实情况。” 陈淑文与调研小组带着这句亲切的问候,敲开了几千个贫困家庭的家门。

她在当地乡村干部的引导下,从酷热的夏天走到寒冷的冬季,走访了九江市7个县近5000户农户,调查了近2000户贫困家庭的情况,覆盖贫困人口6000余人,聆听到近千则“感人肺腑”的故事,制定出百余条脱贫济困的方案。

陈淑文还记得曾走访的一户贫困户,女子的丈夫因车祸意外去世,女子本人患有恶性子宫瘤。在健康扶贫政策的保障下,她顺利完成子宫瘤的切除并进行化疗,恢复情况良好;她的两个孩子因教育扶贫政策的支持也顺利完成学业,其中一个还顺利考上名牌大学学习,女子恢复后也到镇上的裁缝厂做裁缝,让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后来陈淑文和同事再次来访时,女子特别拿出家里自产的花生和橘子热情地招待她们。

“她说感谢我们,以及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帮助了她,让他们家里的生活没那么艰难。我感觉一方面贫困户自身有很强的想要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我们帮扶干部做的工作应该还是比较到位的,让一些贫困户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所在。”

直至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陈淑文的脱贫攻坚蹲点调研工作暂告一段落。

陈淑文调查贫困户的收入情况

疫情之下:坚守一线的抗疫工作者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蔓延。疫情期间,陈淑文所在的九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是抗疫的主要负责部门,她也成为众多坚守一线的抗疫工作者中的一名。

农历腊月三十本是万家灯火团圆日,然而这年的腊月三十,陈淑文没有返乡同家人一起过年,而是接受单位的安排守在值班室。

“喂,请问是市卫健委值班室吗?我们这里的疫情防控一点氛围都没有,干部都不怎么宣传,老人家意识淡薄,还是该聚聚,该出门出门。”“喂,请问是市卫健委值班室吗?我在半个月前订了一家酒店准备在春节回来住,现在因为暴发疫情我想取消订单,可酒店说现在还没那么严重,不给退钱,我该怎么办?”“喂,市卫健委值班室吗?微博上有我们村的一个人晒出的照片,说他们一家三口刚从武汉回来,他们也不隔离观察,你们管不管啊?”……

疫情初期的恐慌情绪普遍存在,一些群众一遍又一遍地向值班电话求助,那天陈淑文接到了200多次各种来电。尽管单位权利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有限,但每接到一个电话,陈淑文都会认真答复,尽可能地帮忙解决问题。

与其他延长春节假期并“弹性上班”的单位不同,作为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的卫健委在疫情防控期间要求所有干部天天照常上班,调度抗疫前线的一切工作,陈淑文也头一次经历了春节“没和爸妈在一起,孤身一人落异乡”,参与了单位连续40多天的正常运转,用“小付出”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作了自己的贡献。

对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及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正面宣传及辟谣,发挥医联体及医共体的建设在新冠肺炎感染患者救治中的作用,调度远程医疗资源……陈淑文配合做着许多具体的统筹工作。修水县是九江市最偏远的一个县,该县发现确诊病例后,陈淑文和同事促成修水县人民医院同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医院完成远程医疗对接,让修水县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能够快速获得省里专家的诊疗,得到及时救治。

“恐惧肯定是有的,因为当时并不知道这个病毒到底有多厉害。”陈淑文这样回忆自己当时的心境,“但是想到自己岗位的职责就不会退缩,当然也会尽量做好个人防护。如果真的不小心中招了,哈哈,那也是挺光荣的一件事。”

至今年4月底,全国疫情防控取得一定成效,九江市的疫情得到稳定控制,陈淑文又进入扶贫战斗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扶贫工作的重点是确保复工复产,防止贫困户因长期未就业缺乏收入而返贫或者难脱贫。由于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扶贫体系建设较为完善,陈淑文所负责的都昌县扶贫工作总体情况良好。4月16日,江西省政府宣布,都昌县顺利退出贫困县。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要确保所有的人都能够顺利脱贫,所有贫困家庭都能实现小康的目标。”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经历,聆听到的贫困户自强不息摆脱贫困的故事,都令陈淑文受到鼓舞和感动,“幸会苦难,活在当下,守望未来,这或许是我们拥抱幸福,享受这个伟大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

今年7月以来,南方暴雨洪涝灾害集中暴发,都昌县几个乡村的贫困发生率超过1%。陈淑文再次“临危受命”,被抽调至都昌县苏山乡,挂职乡党委副书记,继续从事协助脱贫的工作。

从港口街镇,到都昌县,再到苏山乡,陈淑文一直走在脱贫攻坚的一线,这条路的终点便是真正实现全面小康。

“身为清华人,我们的职业理想不能只是为了个人生活,也应该为了更多人更好的生活去选择自己的职业,到国家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陈淑文近照

清华新闻网11月6日电

供稿:学生职业发展中心

编辑:李华山 李晨晖

审核:程曦

2020年11月06日 09:12:1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