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交流合作 - 正文

用艺术和设计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2015年5月17日是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活动主题是“关注孤独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

有人说,孤独症儿童是“星星的孩子”,他们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有这样两位老师,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为呼吁社会关注孤独症儿童、帮助孤独症儿童康复而不懈努力着。艺术、设计为这些“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发挥着独特作用。

李睦: 以“天真”的眼光理解这群孩子

他是一位绘画专业教师,他发起成立了北京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他让公众重新认识了孤独症。从2008年开始,他连续举办了八届“天真者”绘画艺术展,从皇城艺术馆到中间美术馆、清华美院美术馆,再到水立方……2015年4月,汇集了26位自闭症儿童创作的220幅绘画作品在成都洛带古镇的四面空间艺术中心开幕,而同时开展的还有南京、深圳、遵义等六个分展场。这些作品还将走出国门,在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展出。

“天真者绘画艺术展”规模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广。尽管每一次展览都要面临很多问题困难,但这丝毫不能抑止李睦他的热忱。他高度评价很多画作的状态,“正常的儿童受过正规训练后,也很难达到这种水平。”“人类精神最核心的真善美是永远不可以被消灭的,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很多人会眼前一亮。”

孤独症儿童创作的绘画作品。

之所以以“天真者”命名展览,李睦这样解读:我认为天真就是当你不再被世间所公认的价值所指引或束缚,你就是天真的。也许他们失去了很多,但谁又能说他们没有获得更多呢?对于多数自闭症孩子而言,生活就是绘画,绘画也就是生活,是一件事情。

以“天真者绘画艺术展”为契机,李睦还请来了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科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专家嘉宾,探讨自闭症儿童绘画的艺术价值、职业化培养、心理与艺术疗法等深层话题。对孤独症儿童的关怀从艺术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吸引了更多社会人士关注、了解、接纳这个特殊群体,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关心孤独症儿童的队伍中,这种关爱也是一个现代国家文明进程的体现。

 

张烈:用交互设计助力孤独症康复

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交互媒体研究所所长,张烈和他的团队从2012年开始致力于孤独症儿童康复产品的研发工作,从最初的简单交互设计产品到综合系统设计,他们为孤独症儿童测评、康复训练、师资培训等完成了系列设计,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做出切实的贡献。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张烈和他的伙伴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交互艺术设计领域也许能为孤独症儿童做点事。带着最初这份小小的愿望,他们一头扎进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因为这项研究,交互媒体研究所联合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正在科技,共同成立了“孤独症儿童多媒体感官康复训练研究室”。

合作签约仪式。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名为“恩启”的孤独症互联网康复项目基本完成,这个项目中既有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切实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和产品,也同时建立了规范化、系统化的康复训练管理体系,并结合智能交互、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打造了可规模化拓展的康复训练及管理模式。围绕教师、家庭两类用户,构建起了以“恩启云课堂”、“VBMAPP评测助手”、“恩启家庭训练app”三款产品为基础的互联网产品体系,并申请了多项软件著作权。这一整套系统设计通过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辐射到全国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

供稿:美术学院 学生编辑:小洁

2015年05月15日 14:04:1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