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浦薛凤子女浦丽琳、浦大祥到访清华
清华新闻网5月20日电 (通讯员 刘惠莉)5月14日,清华大学1921级校友、曾任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浦薛凤先生的子女,美国南加州大学图书馆研究员浦丽琳和美国天普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浦大祥,回到阔别多年的清华园参观访问。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会见了来宾。
14日上午,在校史馆副馆长金富军陪同下,浦丽琳、浦大祥一行首先参观了校史展览。当他们来到“清华学校”和“国立清华大学”历史阶段的展板前,看到展现父亲浦薛凤先生及其同学、同事们学习、工作、生活的一张张照片时,心情非常激动,并在展板前合影留念。
参观展览后,浦丽琳、浦大祥一行来到校史馆会议室,与来自校史馆、档案馆、校友总会、政治学系、教育研究院的教师们进行座谈。浦丽琳女士和浦大祥教授生动回忆了父母亲及全家对清华的深厚感情,他们说,父亲浦薛凤先生生前常说自己有两段最美好的时光,一是在清华学校求学时期(1914-1921年),一是回到清华教书的时期(1928-1937年)。离开热爱的母校后,他对母校的感情却从未减少。受父母的影响,浦薛凤夫妇在清华园出生的四个子女也非常热爱清华,一直以来关心着学校发展建设。
座谈会上,《清华校友通讯》主编孙哲回顾了浦薛凤先生在清华求学、任教的经历,政治学系主任张小劲教授介绍了政治学系近年来在系史整理、系友子女联络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校友总会发展部主任于水汇报了“浦薛凤纪念奖学金”设立以来的执行情况。
浦丽琳女士还将其新近出版的诗集《我是蒲公英 白球里的伞》赠予参加座谈的老师。
中午,史宗恺在工字厅会见了浦丽琳女士、浦大祥教授一行,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情况,并感谢浦薛凤先生后人通过奖学金等多种形式,支持清华人才培养、传承清华优良传统,欢迎他们常回清华园看看。
下午,浦丽琳女士、浦大祥教授一行参观了他们曾居住过的北院的遗址,以及政治学系、档案馆等。
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人物链接:
浦薛凤(1900-1997),号逖生,江苏常熟人。1914考入清华学校,1921年毕业后赴美留学,获翰墨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8-1937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政治学系主任、校评议会成员等职。抗战爆发后,开始从政。1962年赴美执教。浦薛凤是研究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权威,曾创立“政治五因素论”,用于解释和研究政治现象,其专著《西洋近代政治思潮》在学术界具有持久影响。
供稿:校史馆 编辑: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