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士生实践服务团赴四川巴中开展实践活动
清华新闻网7月1日电(通讯员 庄 臣)6月29日,清华大学博士生实践服务团赴四川巴中支队抵达巴中市通江县,展开“文化的表达——巴中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实践活动。支队一行七人通过参观银耳博物馆、新农村示范工程等地,了解旅游文化与乡村建设的融合态势。
巴中市通江县自古以来享有“一府三乡”的美誉,因其丰富历史、自然资源被誉为“红军之乡”、“银耳之乡”和“溶洞之乡”。第一站,实践支队参观周子坪银耳博物馆,了解通江银耳从自然生长到人工栽培、到现代化生产的历史及其发展轨迹,认识通江县在银耳资源保护、科研活动、产品开发及“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的深厚文化底蕴。

实践队员合影。赵振昊 摄
通江县旅游文化的发展不仅依托于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得益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成就。第二站,实践支队来到鹦鸽嘴村,这个新农村示范工程以“人的新农村”为理念,吸引成功人士返乡创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整村流转、农户入社、劳务返包、按股分红的方式发展葡萄产业规模经济;同时,建设巴山新居建设点,改善村民住房环境。
其后,队员们来到大兴乡贾家梁村,实地调研该村发展特色农家乐、建设婚纱摄影基地的现状情况。支队队员与大兴乡副书记田映林等展开座谈,围绕村庄在建设旅游文化产业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清华大学博士生实践服务团是清华大学践行“科技服务社会、知识回报人民”思想的重要组织。自成立以来,已先后组织1300余名研究生参与实践服务,行程数万里,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今年暑假,清华大学博士生实践服务团组织多支实践支队赴四川巴中、贵州绥阳、内蒙古通辽、广西梧州、河北石家庄等地进行主题调实践。
供稿:博士生实践服务团 编辑: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