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交流合作 - 正文

勇担青春责任,托起中非梦想
——清华大学“中非志愿团”青海公益行

清华新闻网7月14日电(通讯员 依 曼 朱湘仪)7月6-10日,清华大学“中非志愿团”来到了美丽的青藏高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文化交流活动,旨在带领中非青年领袖走进西部基层,触摸乡土中国,服务基层教育,展现中非青年铁肩担道之志,延续中非青年友好共进之情。

“中非志愿团”志愿者合影。

2014年7月,由七名清华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组成的“中非志愿团”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万里之外的肯尼亚,开展以“青年志·中国梦·非洲情”为主题的志愿服务与青年交流活动,通过教育支援、野生动物保护和青年论坛行动,为非洲公益事业和中非民间交流做出青年人的努力。今年7月,由三名非洲留学生、六名清华、北大学生组成的“中非志愿团”再次起航,走进中国西部,延续中非青年情谊。

志愿者为孩子们上课。

中非志愿团成员中,有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北大学子,有的是热情真诚、睿智卓越的非洲青年。他们来到大美青海,首先在湟中县开展了教育扶贫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行动。活动期间,志愿团的9名成员前往距离湟中县城15公里的水滩村小学进行教学活动,由于暑期校舍改造,所有的学生都安排在了临时帐篷里,来自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三位非洲志愿者用英文教授非洲风俗文化和英语课,来自清华、北大的志愿者用中文翻译。篷外是延绵的青山和似火的骄阳,篷内是拥挤的桌椅和热情高涨的同学。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务工,中非志愿团的到来让他们体验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和对于外面世界的无限向往。

课上,他们好奇地睁大眼睛,观察着这些从没有见过的非洲友人的一举一动,时而埋头在小本子上记下知识点,时而大声应和着老师的问题,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笑语欢声。课下,孩子们和非洲志愿者学唱英文歌曲,跳非洲舞,非洲志愿者跟当地学生学跳锅庄……放学后,中非志愿者走访了当地学生的家庭,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经济和和生活情况,体会乡土中国的民风民俗。机智的学生,热情的村民给来自坦桑尼亚的志愿者Subbira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感慨地说:“这里的孩子要比我们家乡的孩子更好学,更努力,然而他们的生活条件又是如此艰苦,这非常让人难过。”

志愿者为孩子们上课。

此外,中非志愿团还前往汉东乡的一所回族学校——下麻尔小学开展调研和文具捐赠活动。下麻尔小学的马复兴校长虽然没有双臂,但却辛勤育人三十年,坚持“学习有方,做事有恒,生活有趣,为人有格”的校训,其育人精神和坚毅品格让中非志愿团受益匪浅。志愿团还在湟中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与留守儿童学生代表进行互动,教授了传统舞蹈、电子琴的基本知识。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了留守儿童对外出务工家人的思念,也被他们的坚强品质所感动。

志愿者和孩子们在一起。

五天的公益志愿活动在这些农村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一颗中非友谊的种子,更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抹欢笑和希望。这些远道而来的中非优秀学子思绪万千:青海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生活和学习条件都非常有限,但是他们比普通家庭的孩子们更坚强,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时代的步伐中不应该有被落下的孩子,这个时代公平地属于每一个人。尽力为他们争取改变贫困命运的机会,这是青春的责任,也是中非青年共同的梦想。

供稿:校团委 编辑:蕾蕾

2015年07月14日 16:14:1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