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清华大学工程教育
清华新闻网3月25日电 3月17-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自然科学部基础和工程科学处可再生能源负责人奥斯曼·本希克(Osman Benchikh)博士,化工专家罗瓦妮·西格玛尼(Rovani Sigamoney)女士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学校工程教育情况。17日上午,校务委员会主任陈旭教授在校史馆会见了UNESCO专家一行。

陈旭与奥斯曼·本希克亲切交谈。
陈旭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的成果、特色和经验。她说,清华大学的工程教育历史悠久,成就显著,为国家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工程科技人才。清华的工程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也得到广泛的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国际合作平台的支持。奥斯曼博士在会见时指出,UNESCO重视工程在解决人类所面对的严峻挑战中的突出作用,清华大学等高校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可以为亚洲、非洲发展中国家所借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听取情况介绍。
18日下午,奥斯曼博士和罗瓦妮女士出席了在工字厅举办的工程教育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工程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教授主持。奥斯曼博士在发言中表示,清华大学重视实践、重视创新的工程教育理念,丰富的办学资源和成功的办学实践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将来UNESCO能够与清华大学在工程教育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以及中国工程院副秘书长吴国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爱德华·克劳利(Edward Crawley)教授、UNESCO继续工程教育教席、UNESCO高等工程教育与产业合作教席、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工程教育中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相关院系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参观学生科技创新基地。
在清华考察期间,奥斯曼博士一行参观了校史馆、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展览、继续教育学院班组培训中心、清华大学信息国家实验室、低轨移动通信卫星装配中心、美术学院汽车模型实验室与信息艺术设计实验室、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与创客空间、紫荆C楼学生科技创新中心、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清华科技园、清华学堂在线、X-lab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等。谢维和、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袁驷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陪同考察。
访问北京期间,UNESCO专家还考察了中国工程院,参观了相关工业企业。
清华大学的工程教育强调“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尊重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规律,重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校积极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国际合作平台,鼓励跨学科、跨院系和跨校园的工程教育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例如设立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挑战杯”专项基金、大学生创新种子基金、创客空间、X-lab创意创新创业平台,开展挑战性学习(Challengeable Learning)、极限学习(XLP)、C-campus跨校园学习等。
学校2009年成立了工程教育研究中心,中心与中国工程院、教育部、人社部和各专业学会密切合作,开展工程教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咨询研究,为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供稿:工程教育研究中心 编辑:蕾蕾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