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诺奖得主喝咖啡谈学术
记一场“特殊”的微沙龙
清华新闻网4月2日电 3月29日晚,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教授步入了人文图书馆一层咖啡馆,与14名来自各个院系的同学参与了一场清华特色的学术聚会——“微沙龙”。

莫里斯与同学们分享学术经历。
“微沙龙”是清华校内自主发起的小型学术交流平台,自2014年5月上线以来,已经有超过2200名同学使用。此次邀请詹姆斯·莫里斯教授参与微沙龙,则是平台首次尝试引入知名学者参与和引导同学们的讨论。能有机会和诺奖得主喝咖啡、谈学术,同学们很是兴奋,早早来到咖啡馆,交流着想要与大师讨论的问题。
其中来自经管学院的董誉恩表示,“因为要和诺奖得主如此近距离的讨论,我从昨天起就在看他以前写过的文章和做过的演讲,希望能够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向他讨教。”
诺奖得主亦曾头疼数学 经济也是辗转得之
莫里斯教授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同学们最想了解的是当初的他为何选择经济学这条道路。对此,他微笑着说:“这个问题有太多解释,而且都有道理。”

莫里斯教授为微沙龙留言。
其实,莫里斯本科时学的是数学,但是他很快便意识到自己用于数学钻研的时间太少,自己似乎并没有很喜欢这门学科,于是他开始转变方向。虽然对经济学几乎一无所知,但他大胆尝试着与同学朋友谈论相关问题。事实上,当他决定要放弃数学时,还考虑过剑桥新成立的一个专业——社会学,可是经过尝试探索,他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经济学,于是逐步走上经济学之路。
亲解经济热点 分析亚洲问题
有同学提问如何看待“中等收入陷阱”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力。莫里斯表示这一描述可能并非适用于亚洲国家。以日本为例,大多数日本人并不十分渴望高收入,从而避开了这一经济阶段。而韩国在东亚经济危机爆发时,虽然全国经济受到十分严重的冲击,但是其做出了许多“不可思议”的金融政策调整,很快就度过了危机。
动情故事回忆当年 漫谈雾霾幽默不减
“当年剑桥空气污染时,还没有污染这个概念,当时大家觉得这个环境非常‘浪漫’”,莫里斯教授风趣地说。在与同学们交流的对话里,这位诺奖得主常常冷不丁地说几句幽默的话语,让人忍俊不禁。莫里斯教授平时十分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提及新能源、碳税、政府的环境政策和公众的环保意识等问题时,很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环境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
艺术学术闲庭散步 生活工作两不耽误
生活中的莫里斯教授,也是机具艺术气息和幽默细胞的一个人。谈及自己的兴趣爱好,他说:喜欢弹钢琴,从小开始勤于练习,在剑桥读书的时候还经常弹琴。”然而,在被问及博士阶段是否依然受到音乐的熏陶而大获裨益时,教授露出一副无奈的表情,耸耸肩说,“我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去了一个没有钢琴的地方。”

莫里斯教授与参与者合影。
活动结束后,参与同学表示很有收获,纷纷在朋友圈分享活动总结。一位参与者在微沙龙平台上留言道:“能够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坐在一起喝咖啡实在是一次太难得的体验。教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很有亲和力。从他身上我看到了理想的力量,这将会是我今后努力的动力”。
校研究生会微沙龙团队负责人吕东青同学表示,今后希望能把老师和同学通过微沙龙交流做成常态化的一种形式,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在这个平台上一边喝咖啡,一边谈学术。
供稿:校研究生会 学生编辑:柔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