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举行“2016 清华-西门子日”活动
清华新闻网9月28日电 9月22日,一年一度的“清华-西门子日”活动在清华大学主楼举行。 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西门子公司执行副总裁诺贝特·高斯(Norbert Gaus)博士,以及来自西门子中国研究院和各业务集团的负责人、研究人员、清华师生等10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2016年“西门子日”以“数字化合作”为主题。在开幕式致辞中,施一公与高斯博士分别代表清华和西门子致辞。施一公充分肯定了双方已经建立的密切合作关系和共同努力所获得的丰硕成果,并对双方在未来持续深入合作充满信心。高斯博士在致辞中表示,清华是西门子在中国的首席合作伙伴,希望双方围绕数字化这一主题,进一步加深在机器人、网络系统、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方面的合作。
开幕致辞后,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曹军威教授以“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

施一公副校长致开幕辞。

西门子副总裁诺贝特·高斯博士致开幕词。
开幕式结束后,高斯博士、西门子公司大学关系负责人娜塔莎·埃克尔(Natascha Eckert)博士、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朱骁洵博士,以及西门子各业务集团的负责人、专家和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参观了在主楼的展览。清华-西门子知识交流中心(CKI)正在运行及拟启动的20个科研合作项目参与了展览。

机械系吴丹教授向西门子介绍合作项目成果.
作为“2016清华-西门子日”活动中的一部分,当天下午,30多名西门子公司专家还参观了美术学院“X工作室”。X工作室负责人、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徐迎庆教授分享和展示了人机交互,有形感知与互动,以及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等方面的案例。

双方主要负责人合影。
2016年,清华与西门子的科研合作项目数量及金额均有明显提升。当天下午,双方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对7个正在进行的重点项目进行了评审。
背景介绍:
2007年底,清华大学与西门子公司签署了为期5年的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并于2008年在清华大学成立亚太区首家科研合作办公室—“清华-西门子知识交流中心”(Center of Knowledge Interchange)。这是西门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与教育机构之间构建的最高级别的合作模式。交流中心的成立提供了从单一的双方科研项目合作到人才培养、技术转让以及和世界一流大学多元合作等多领域、多层次、长期的实质性合作平台,是清华与西门子校企合作历史的一个里程碑。2012年,双方又续签了第二期五年合作。在该中心的组织和推动下,清华和西门子已合作进行超过200个科研项目,涵盖20多个院系,并已经产生了一批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成果,成为清华与海外企业合作的典范之一。
供稿:科研院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