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汉语的动词系统 探讨语言的共性个性
斯坦福大学孙朝奋教授主讲世文研讨课
清华新闻网5月9日电 4月28日,清华大学世界人文研讨课第16期举行。该期主讲人、美国斯坦福大学孙朝奋教授,于当日上午、下午分别进行了题为“怎样理解汉语的时间系统”“现代汉语动词系统:众妙之门”的两场教学研讨和面向全校的讲演。

孙朝奋教授主讲研讨课。
孙教授通过探讨汉语中的语法范畴“时”、以及讨论汉语虚词“了”的功能特点,认为汉语并不存在“时”的范畴,强调事态在汉语时间表达中的作用。在对汉语动词系统的分析中,孙教授基于最新的动词分析理论,认为“变”和“度”是把握汉语动词系统的中心特征,从“变”和“度”的视角切入可以解决汉语某些动词难以恰当归类的学术难题暨由此引出的关于汉语现代属性的长期争论。
由汉语动词研究出发,孙教授探讨了人类语言共性和汉语个性之间的关系,认为就人类语言的普遍性而言,汉语与其他语言所具备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但是在面对“选择将何种基本特征作为中心特征”的命题时,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及其内涵外延就会体现;中心特征之不同内在于一系列语法现象里;如何对中心特征的界定和理解,关系到如何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整体性认知和把握。
在场听众不仅领略了汉语动词丰富的句法语义特征,也由此感受到人类语言共性与个性之间、以及不同的理论与分析方法之间从经验到理论的张力。

研讨会现场。
外文系、中文系、社科院语言所等兄弟单位师生共一百余人参加讲座。讲座后,世文院院长、外文系主任颜海平教授向孙朝奋教授表示感谢并赠送纪念品。
供稿:外文系 编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