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唐仲英计划学员赴日本开展“高校学生领导力培养”暑期实践
清华新闻网9月4日电 8月19日至27日,来自清华大学公管学院、人文学院、地学系、土木工程系、化学系、自动化系、微纳电子系、新闻学院等8个院系的10名硕士生和博士生,赴日本开展清华大学学生领导力“唐仲英计划”暑期海外实践,调研日本高校学生领导力培养情况。支队先后走访了日本五所知名大学,并与学校负责人就学生领导力培养状况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在早稻田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支队调研发现学生社团是日本高校培养学生领导力的重要载体。日本顶尖私立高校推行的是一种新型的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模式,即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将学生社团的管理权下放给学生,鼓励他们在体育和艺术等领域自由发展,持续培养自己的领导力以及综合素质。

支队同学与庆应义塾大学社团负责人交流
在名古屋工业大学和大阪大学,支队同学了解到日本公立大学在学生领导力培养环节上注重与社会公益相结合。名古屋大学有四大校级社团,这些学生社团都由学生自行组织运营。它们不仅服务于全校师生,而且在开展活动时也会注重调动周边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例如其最大的学生社团“工大祭”在每年开展活动时,都会邀请和发动住在学校周边的居民共同参与活动。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更能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

支队同学和名古屋工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
同时,支队还到访了被誉为日本“科学家的摇篮”的京都大学。在京都大学国际高等教育院,韩立友教授向支队成员介绍了京都大学学生社团的发展情况。韩立友教授提到,在日本高校,学生非常重视参加社团活动,一定程度上而言,社团比学业更为重要。“社团活动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与领导力,”韩立友教授表示,“京都大学学生社团负责人举办活动的能力很强,因此很多活动都直接交给学生自己负责。”
随后,支队成员还与京都大学多位博士研究生代表分别就老龄化社会、生存环境、技术创新和发展问题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收获颇丰。

支队同学与京都大学师生合影
通过这次海外实践,支队成员深入探访了几所日本知名高校,发现社团组织是这些学校培养学生领导力的重要载体。支队成员地学系2015级博士生李浩然说:“日本高校在社团管理上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力,社团的管理和组织基本上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指导老师只是承担辅助的角色。”日本学生社团相对自主的管理模式确实也颇具特色,或许能激发学生自我组织与管理的内在驱动力。
此次实践支队成员全部来自清华大学学生领导力“唐仲英计划”。“唐仲英计划”自2011年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有公共领导力潜质和公共服务精神的优秀学员。本次暑期海外实践是唐仲英计划培养环节之一,旨在扩展学员们的国际视野,增强其全球责任意识,培养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公共部门从业人才。
供稿: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 编辑:华山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