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交流合作 - 正文

清华美院刘巨德、钟蜀珩展览发布会在山东美术馆举办


清华新闻网9月7日电 9月1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浑沌的光亮——刘巨德艺术展”暨“寻归自然——钟蜀珩绘画作品展”在山东美术馆开幕。清华大学原副校长、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张凤昌,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山东美术馆馆长、山东省美协主席、济南市文联主席张望,艺术家刘巨德分别在发布会上讲话,并答记者问。刘巨德向山东美术馆捐赠《林中小鸟》《星光草》等精品。发布会由山东美术馆副馆长、山东省美协副主席刘喜欣主持。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张凤昌致辞

张凤昌表示,刘巨德、钟蜀珩教授的艺术创作有三方面特色:一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一件艺术的作品必然是科学的,一件科学的作品也必然是艺术的,在二人的作品中,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二是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创作灵感既源于毕生积累也发于瞬间偶得,但唯有将艺术与生活有效结合,才能创作出如此高水平的艺术作品。三是聪明与厚道的结合。艺术家首先要聪明否则创作不出好作品,但同时也一定要厚道踏实,这点这一点两位艺术家堪称楷模。张凤昌希望本次展览为中国的艺术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致辞

潘鲁生表示,此前,刘巨德、钟蜀珩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的首展便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多年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始终坚持探索中国语境下的艺术创作,并形成了鲜明的中国风格。刘巨德老师的绘画语言继承了庞薰琹、张仃、吴冠中等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同时又非常准确的把握了水墨艺术的当代语境。刘老师的作品,特别是近几年对水墨彩墨的创作,意境非常高、心境非常静、艺术语言非常鲜明,这源于他对人生的感悟思考,对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希望本次展览给山东广大美术工作者以深刻启迪。

山东美术馆馆长、山东省美协主席、济南市文联主席张望致欢迎辞

张望表示,刘巨德、钟蜀珩两位老师的艺术造诣高、展览影响大,这既是常年坚持研究、创作、积累的结果,又与他们质朴、谦和、厚重的人格魅力不可分割。他希望通过此类高规格“学术邀请展”,增强山东美术馆的学术影响力和发展潜力,激发省内艺术家在交流互鉴中对自身艺术创作的思考和创新,满足广大民众的艺术获得感和幸福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致辞

马赛代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向展览的开幕表示祝贺,并以美院学生身份向二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表示,二位老师从艺成果丰硕,为人低调谦和,为学尊师重教,教授给一届届学生受用终身的艺术知识和人生智慧,是艺德师德、为人为学的楷模。希望老师们身体健康,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刘巨德先生致答谢词

刘巨德在发言时几度哽咽,他首先代表钟蜀珩老师和他本人对各位领导嘉宾、对展览主承办单位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在山东美术馆这一国际水准的场馆中举办展览,是自己艺术作品的莫大荣幸。他回忆在聆听庞薰琹先生上课讲的第一句话:“艺术是长的,生命是短的,我们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艺术,永远是难以到达彼岸的。”这句话他一直铭记在心。

媒体见面会现场

刘巨德和钟蜀珩皆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一对专注于艺术探索的伉俪。“浑沌的光亮—刘巨德艺术展”和“寻归自然—钟蜀珩绘画作品展”两个展览是继中国美术馆和河南省美术馆后,在山东美术馆的学术邀请展。

“寻归自然—钟蜀珩绘画作品展”展出了钟蜀珩教授油画、国画、水彩等艺术形式作品近五十件,展现了吴冠中艺术文脉中钟蜀珩教授的艺术成就;“刘巨德艺术展”展出了刘巨德教授国画、油画、雕塑、装置、陶艺、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150余件,全面展现了刘巨德教授的艺术成就,展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爱的热烈、爱的深沉,对生命充满了渴望,追求返璞归真,追求大美和永恒,追求自我超越的精神,尤其本年度创作的纸本水墨新作《孔林》和大型雕塑装置作品《响沙》《求雨》《生命的回响》等。

刘巨德的艺术创作文脉来自林风眠、庞薰琹、吴冠中系统。他的绘画从笔墨语言形式上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张力和盎然生机。一方面通过对生活的表达,笔墨体现了向传统精神的回归。另一方面笔墨伸向了生活的深处,这个深处就是震动他灵魂的题材和意境以及诗意的追求和存在的境界。

展览会上部分作品

回望他的艺术探索历程,其前期的作品,用写实语言以“水墨静物”的方式表达他的怀乡之情;在中期作品中,画家将水墨探索的重心移到形式本身,作品更倾向对画面构成因素和形式趣味的探寻;在近期作品中,画家再度回归乡土,但不再是“静物”式的学院体裁,而是场面宏大的乡土叙事。他的绘画出混沌于清晰,在清晰中又融入混沌的表现手法,在运用点、线、面形式语言方面,他的驾驭和把控的能力越来越自觉。

展览会上部分作品

钟蜀珩是吴冠中唯一的研究生。她在融合中西的绘画之路上,所取的立场实际上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她在色彩方面有极强的天赋,但是她从不卖弄,在漫长的自我斗式创作过程中,寻常之物终究变得不同寻常。她的作品讲究形式美,包括色彩、构图、造型以及画面中各种元素的结构上,以很平淡、沉稳、简约的方式,表现了一些本质性的内涵,体现了对世界和自然大美的追求。正如刘巨德评价:她的画,是柔性的,但也很刚烈,在宁静中有一种升华......

展览会上部分作品

刘巨德和钟蜀珩践行中国文化底色的“写意精神”贯穿于他们创作的核心。他们的艺术探索,揭示了中国文化内在活力的生生不息。他们的创作在回望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也在将自己对自我、对人、对时间、对生命、对万物的深刻体验注入其中,使我们感受到强烈的生命意识,感受到时代精神的宏大气象。

人物简介:

刘巨德,1946年出生,蒙古族。197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3年任云南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1978年考取庞薰琹教授研究生,研学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之比较,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学位委员会主席。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协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专著《图形想象》《面对形象》,出版画册《刘巨德素描集》《刘巨德中国画作品集》《刘巨德油画作品集》《刘巨德写生作品集》等。

钟蜀珩,女,满族。1946年5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7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美术系,1973年至1979年在云南省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1979年考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吴冠中教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绘画创作,注重色彩艺术的研究和东西方绘画的比较研究,发表和出版多部专业论文 和著作。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色彩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供稿:美院 编辑:华山 审核:襄楠

2018年09月07日 10:24:0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