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办的2018中美中学校长论坛在美国波士顿举行
清华新闻网10月31日电 为了深化国际合作,构建国内外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拔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促进中美顶尖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互通和衔接,美国东部时间10月26-28日,由清华大学主办、柯斯里基金会承办的2018中美中学校长论坛在美国波士顿举行。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彭刚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

论坛现场
27日上午,论坛正式开幕。论坛由柯斯里基金会的Mark Kemsley主持。彭刚在欢迎辞中向到场中美中学校长介绍了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清华大学各行各业的知名校友。他表示,新百年以来,清华大学致力于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践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使学生具备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同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也更加完备,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清华大学既需要与国外顶尖大学合作互动,也需要打通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而举办此次论坛的初衷就是搭建中美双方大学与中学的沟通桥梁,深化与世界顶尖大学以及国内外顶尖中学的战略合作。

彭刚致欢迎辞
随后,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美国格罗顿高中(Groton School)校长坦巴·马库贝拉(Temba Maqubela),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李志聪,广东省华南师范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姚训琪,美国都柏林中学(Dublin School)校长布拉德福德·贝茨(Bradford Bates)等8位中美学校代表发言,介绍本学校特色、教学理念、取得的项目成果以及关于教育教学的思考。

美国都柏林中学校长布拉德福德·贝茨发言

上海华师大二附中校长李志聪发言
在各位校长发言和分享后,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余潇潇表示,留学是青年交流互鉴、乃至多样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国家开放包容的重要体现。她希望各位中学校长加大向清华招办推荐优秀学生的力度,未来清华也将积极探索,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们能够成长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未来领袖。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余潇潇发言
在论坛间隙,中美双方校长积极沟通,互赠学校宣传资料,互留名片,表示将探索双方合作可能。不少中国校长表示,希望与美国高中开设合作或交换项目,互派师生深入学习沟通。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佩东还带来了陕西特色的民俗剪纸,赠与美方麻省高级数理高中(ASMA)校长,交流了合作意向。
论坛前后,中美校长还共同参观了迪尔菲尔德学院(Deerfield)中学、艾姆赫斯特学院(Amherst)文理学院、格罗顿高中、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院校。

与会中外校长认真倾听主旨发言

与会中外校长与嘉宾合影
美国麻省高级数理中学(Advanced Math and Science Academy),波士顿大学附中(Boston University Academy),迪尔菲尔德中学(Deerfield Academy),都柏林中学(Dublin School),鹰溪中学(Eaglebrook School),格罗顿中学(Groton School)以及中国清华附中、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广西柳州高级中学、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附中等中美28所中学校长及代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震、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王丹、全球创新学院完强、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秘书长曾劲松等50余人参加论坛。
供稿:招生办公室 编辑:华山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