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3月31日电 3月7日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携手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国际能源网举办题为“2022年人大代表&清华专家建言能源转型”的线上研讨会,旨在探寻能源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厘清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之间的关系。此次研讨会为第四届人大代表与清华专家建言能源转型的研讨会。本次会议参与观看直播的观众逾十万人次。

李正风主持开幕致辞环节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正风主持了大会开幕致辞环节。

彭凯平致辞
在开幕致辞中,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介绍了社科学院对于能源转型问题的关注情况,并表示希望用社会科学的不同角度来研究探讨社会的能源转型问题。彭凯平表示,希望通过开展跨学科的协同研究,推动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创新,推动能源转型。

高文胜致辞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文胜提到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紧迫性。他表示,在二氧化碳排放中能源占比在90%以上,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能源转型势在必行。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动力引擎,能源转型对我国既是一个巨大挑战,也是重大的发展机遇。直接关系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安全保障,是一项涉及政策、规划、市场、产业生态建设的系统工程。

何继江主持嘉宾发言环节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主持嘉宾发言环节。嘉宾就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能源结构如何调整、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等内容发表各自观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分享了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的经验;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从全球能源转型的形势、光伏在成本、减排、维护国家能源外汇安全方面的优势方面做分析;全国人大代表、四川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认为各行各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都应承担低碳绿色发展的使命;国家能源局前副局长吴吟归纳了我国频繁出台的政策文件对于落实“双碳”目标提出的明确要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对于当前开展“双碳”工作过程中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提出建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戴彦德指出,实现碳中和可以促进经济由粗放型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戴璟认为,践行双碳目标,实现能源转型是一次产业升级转型的契机;联合国环境署哥本哈根气候中心研究员陈卓伦分享了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对碳中和的议题以及结合国际经验,中国如何实现双碳目标。
供稿:社科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