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第一届中国经济研讨会举行

清华新闻网1月4日电 2021年12月25日-26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NCER)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第一届中国经济研讨会举行。

彭刚致辞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在致辞中指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NCER)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相继成立于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的1994年和1996年,在之后的20多年里,均致力于在中国推广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提供学理支撑和政策建议,取得丰硕成果。今天,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两个“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经济学研讨会,正当其时。彭刚表示,经济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惠风和畅、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更离不开各位经济学家和研究者的交流和切磋,并对各兄弟院校师生、同仁秉承“研究中国经济,推动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共同目的参加研讨会表示衷心感谢。

钟笑寒主持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报》主编、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长钱颖一,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长聘副教授、副院长、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吴璟,武岳峰科创创始合伙人潘建岳,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经济学》(季刊)主编、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分别致辞。

樊纲作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以“政府、地方政府与中国的宏观经济学”为题发表演讲。他表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政策目标不同,地方政府不以管理通货膨胀与全国就业水平为目标,因而具有强烈的借债动机,从而带来隐性债务、隐形担保等问题。中央政府需要解决好期限错配问题,采取有序的宏观政策,防止经济过热,也要防止经济过度下滑。

余淼杰作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围绕“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在美留学教育”(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Chinese Students in US Higher Education)发表演讲。余淼杰检验了贸易顺差影响中国留学生增加的三个机制,即收入效应:居民收入提高,能够支付留学的高昂费用;信息效应:中国学生更多了解到国外文化和教育,有更强的动机去留学;留学含金量提高,国内高校容量有限。实证发现,收入效应在三个机制中最重要。

白重恩作主旨演讲

26日上午,研讨会主会场第二场举办。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教授作“‘特事特办’——中国经济增长的非正式制度基础”主旨发言,他表示,地方政府帮助一部分民营企业突破正式经济制度中的一些不利规则,从而帮助这些企业进入、生存并成长,并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特例,以及“特事特办”制度如何惠及大规模的民营企业。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讲席教授王鹏飞发表“资产泡沫与货币政策”主旨发言,他从荷兰郁金香泡沫的崩溃引入,回顾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资产泡沫,进一步分析了关于资产泡沫的几个关键问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陈钊教授作“信息不对称、溢出效应与政策设计”主旨发言,阐述了政策目标与政策效果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不一致,强调了政策的溢出效应。陈钊依次分析了中国的房价政策、水污染规制的政策、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计划和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政策,并得出结论,即政府应该从全局的角度评估和调整限购政策。

25日下午和26日上午,分别进行了多个分会场会议,来自各高校的学者围绕国际贸易、宏观经济、发展经济、经济增长、劳动经济、教育、实验经济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讨会合影

供稿:经管学院

编辑:陈晓艳

审核:吕婷

2022年01月04日 10:28:0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