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2月22日电(记者 张艺璇 摄影 赵青松)为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中央人才工作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和要求,全面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入了解学校人才强校核心战略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创新、全球战略等2030中长期战略规划和文科“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切实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12月17日至18日,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与文科建设处联合举办2021年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专题研讨班。校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做开班动员。活动由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覃川主持。

向波涛作开班动员讲话
向波涛作开班动员讲话,回顾阐释了《决议》中“四个历史时期”“五大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理论飞跃”“十条历史经验”等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希望与会教师在原原本本学原文的基础上,将本学科专业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持续深入学习把握、宣传阐释好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和《决议》的丰富内涵。
向波涛强调,发展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担负起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光荣历史使命,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和历史性成就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育人育才能力。在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上,要充分发挥“旗帜”“标杆”作用,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同时要重视智库研究,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政策需求,推动学校文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艾四林作专题辅导讲座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作题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世界历史意义”的专题辅导讲座。艾四林从《决议》中“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这一重要论述出发,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苏竣、赵洪、钟笑寒、孟天广作主题发言(从左至右)
在宣讲研讨中,智库中心主任苏竣介绍了学校智库建设总体情况和重点工作,交流了对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探索高校智库建设新路径的工作思考。艺教中心主任赵洪结合多年工作心得,介绍了美育的重要性、美育的内涵以及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开展情况。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钟笑寒分享了学院在博士生培养与改革方面的特色做法与实践经验。社科学院副院长孟天广介绍了学院在促进文理工交叉、建设计算社会科学交叉方向所取得的成就,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张强、杨帆、曹书乐和高宇宁作主题发言(从左至右)
人事处副处长张强和教务处副处长杨帆分别传达了学校人才强校核心战略、2030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并分别通报了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情况。新闻学院副教授曹书乐和公管学院副教授高宇宁结合工作实际,分享了青年教师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心得体会。

各小组围绕大会主题进行分组讨论
17日晚,研讨班安排分组交流,与会人员围绕大会主题和专题讲座内容,结合各自的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第七期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班也同时举办,来自不同院系的青年教师围绕创新课程思政模式、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等话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黄振萍、陈霓虹、张伟特和张明代表各小组作交流发言(从左至右)
18日上午,历史系副主任、副教授黄振萍,社科学院副教授陈霓虹,新雅书院助理教授张伟特和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张明代表各小组进行交流发言,分享了本组教师在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上的收获心得,就如何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普及推进学校美育、促进跨学科交流和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杨永恒作总结发言
文科处处长杨永恒以“对‘十四五’清华文科高质量发展的一些思考”为题作总结发言。杨永恒在分析清华文科成就、机遇和挑战基础上,围绕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主线,从构建高水准学科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推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高层次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介绍了“十四五”文科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
覃川、杨永恒分别主持了相关主题研讨环节。

集体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18日下午,参会的骨干教师们集体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一同回望建党百年的光辉岁月,重温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
学校各文科院系单位的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宣传部、文科处、艺术教育中心、地区院、纪委办、研工部、学生部、智库中心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或骨干人员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培训。
编辑:张艺璇 李华山
审核:吕婷 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