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2月17日电 12月12日,丘成桐科学论坛以及2021年丘成桐中学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主楼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国际数学家、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等出席典礼。
在面向中学生的科学论坛上,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教授考切尔·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尼古拉·莱舍提金(Nicolai Reshetikhin)讲述了数学的历史以及研究前沿,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特聘教授何红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尼玛·阿卡尼-哈米德(Nima Arkani-Hamed)讲解了宇宙的起源。

考切尔·比尔卡尔发言
考切尔·比尔卡尔用x^2+y^2=z^2这个至简的方程串起了数学的历史,解释了从直角三角形到几何与方程的对应,重新回归“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原理。在过去30至40年的数学物理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最简单的方程也可能有各种复杂变化,其中的数学之美引导着我们不断前行。

尼古拉·莱舍提金作介绍
尼古拉·莱舍提金介绍了关于极限形状现象的一些最新发现。量化描述这类现象涉及很多数学研究领域,其中一些领域产生了三个菲尔兹奖。

何红建发言
何红建为同学们解释质量是如何产生的。他从几个最基本的问题讲起,包括基本粒子的分类、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类型等,通过介绍和讨论(引力) = (规范力)^2 这个简单而又深刻的关系,引导学生们理解引力的本质。


尼玛·阿卡尼-哈米德作演讲
尼玛·阿卡尼-哈米德阐述了上世纪物理学家们对物理学大范围惊人的重塑并指出,时空、量子力学和真空的基本起源仍是未解之谜,这将成为21世纪的最大物理难题。希望同学们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为未来攻克这一难题贡献力量。

论坛现场
论坛后,2021丘成桐中学科学奖颁奖典礼举行。来自全球的61个中学生团队分别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经济金融建模奖六个学科的金、银、铜奖和优胜奖,以及跨学科的最高奖项——科学金奖。丘成桐等对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并表达了对青少年的期许,期望他们把对科学的追求一直坚持下去。
供稿: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
编辑:覃霞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