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2月15日电 12月11日,第五届中国社会风险治理高层论坛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线下会场设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论坛旨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系列论述精神,聚焦新时期“社会治理现代化与风险源头预防”主题,全面剖析百年大变局和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交织叠加带来的新风险与新挑战,坚持安全发展,重点探讨各类新兴风险的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论坛开幕式由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央维稳办副主任夏诚华主持。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致辞。

过勇致辞
过勇在致辞中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发展阶段与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必须统筹“两个大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

陈智敏作主旨发言
上午的主论坛分主旨发言和圆桌论坛两个部分。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公安部原副部长陈智敏全面介绍了当前国际国内存在的主要风险点。陈智敏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研究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与风险源头预防,既要立足国内做好自己的事情,又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不断提高我国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周力作主旨发言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周力就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中美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以及台海地区、中亚地区等热点问题发表见解。周力表示,面对未来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要统筹考虑国际关系变化和地缘政治博弈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

朱正威作主旨发言
陕西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朱正威教授提出,未来复合型灾害背景下城市社区韧性治理要坚持发展与安全同构,完善社区韧性规划;工程性建设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健全社区治理体系;尊重地方性知识,激活社区自治潜力;推进技术赋能赋权,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彭宗超作主旨发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彭宗超表示,对生活服务新业态的风险管理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顺势而为、补齐短板”的要求,构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参与的社会风险治理共同体。政府要主动引领行业监管,平台企业要主动构建风险识别与超前干预体系,社会参与共治消解新业态的社会稳定风险。

夏诚华主持开幕式
圆桌论坛环节,社会风险治理方面的知名学者围绕疫情常态化管理中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城市社会风险的源头治理与风险源头预防等议题进行研讨。
下午,“新时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理论与实务”“新业态领域中的社会风险及其治理”“退役军人关爱与服务保障体系”“智慧中国建设背景下的社会治理现代化”“网络舆情数据与治理决策”“疑难信访问题社会风险及其治理”和“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中的风险治理”七个平行会议论坛同步展开。
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成员、来自中央和地方党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和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专家、有关媒体和社会组织代表、学院师生共约300人参与论坛。

参会嘉宾合影
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是清华大学国家高端智库平台的首批成员机构之一,主要从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和社会风险治理探索。由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社会风险治理高层论坛”已举办五届,得到了社会风险治理领域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有关会议成果得到实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实践应用。
供稿:公管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