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清华大学举行学习王大中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

清华新闻网12月1日电(记者 覃霞 吕婷 摄影 张玉光)11月26日下午,王大中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新清华学堂举行。报告会旨在通过系列生动报告,引导全校师生全面深入地了解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王大中院士的突出贡献、先进事迹和高尚品格,学习王大中院士矢志报国、坚韧不拔的赤诚品质,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倾心育人、诲人不倦的教育情怀,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校领导陈旭、吉俊民、李一兵、郑力、向波涛、彭刚出席会议,常务副校长王希勤主持会议。教育部党建工作联络员,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丽梅在线参会。

20211126-王大中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张玉光-会议现场.JPG

会议现场

王大中同志是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教育家,在2021年11月3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了在新时代凝心聚力开拓发展新格局,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步伐,经学校党委研究决定,授予王大中同志“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全校开展向王大中同志学习的活动。本次报告会是全校干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集中学习班的重要内容之一。

会上首先播放了专题片《矗立——王大中的核能之路》,用宝贵的历史画面和精彩的访谈解说,回顾了王大中院士矢志报国、坚韧不拔的一生,展示了王大中院士见险峰而越、固强国之基、倾情付一生、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突出贡献、先进事迹和精神品格。

张作义作报告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核研院院长张作义结合国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核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从科技报国、学术思想、创新成果、重大应用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王大中院士带领核研院勇攀科技高峰、潜心建堆报国所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带领科研团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步一步走向世界科技前沿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王大中院士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的敢于创新、勇攀高峰、攻坚克难、争创一流的宝贵精神。

张作义指出,核能是能源安全及战略核威慑力量的基础,是世界各国战略必争的科技领域,也是大国实力的重要标准。为响应国家开发核能的战略部署,大二时的王大中选择转入清华大学刚刚成立的工程物理系,成为我国第一批核反应堆工程专业的大学生。1958年大学刚毕业的王大中,留校从事核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深耕先进核技术研发领域,一干就是60余年,为提升国家科技经济和国防实力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主持、研究、设计运行了世界上第一座5兆瓦壳式一体化低温核供热堆;主持、研发、建成了世界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特征的模块式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并积极推动以上两种先进反应堆投入应用。王大中院士带领核研院不断探索追求最大程度地提高核能安全性,走出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全世界的自主创新之路,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唐亚平作报告

核研院党委书记唐亚平全面系统地回顾了核研院60多年来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光荣历史和精神传统,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诠释了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的“200号”精神,统一决策部署“一支笔”、统一资源调配“一口锅”、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一面旗”的“三个一”的宝贵经验,以及“大交叉”“大项目”“大团队”的“三个大”的攻关特色。唐亚平表示,核研院人响应党的号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接续奋斗,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成就。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其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王大中同志正是他们中的主要骨干和杰出代表,对核研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200号精神”的产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唐亚平表示,在2020年建院60周年之际,核研院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60年来的发展历程、心得体会和未来工作计划,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多位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评价核研院在长期奋斗中凝练形成的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的“200号”精神,鼓励和支持核研院在自主创新、服务国家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成果、作出新贡献。唐亚平表示,王大中同志的身上闪耀着科学家精神的光芒,他是高教战线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也是清华大学、是核研院坚持党的领导的杰出倡导者和光辉代表。他的精神是核研院的宝贵财富,必将指引核研院党组织带领全院师生继续“勇攀科技高峰,潜心建堆报国”。

刘续作报告

核博191班直博生刘续讲述了学习王大中院士先进事迹的感受及其对自己学业、科研、为人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刘续深情说道,1958年,包括王大中在内的一批平均年龄只有23岁半的清华大学师生,担起了自主设计、建设反应堆的重任。面对专业陌生、资料不足、设备紧缺等问题,他们凝心聚力、立足原创、攻坚克难,经过六年的努力,我国第一个自主设计、建造的屏蔽试验反应堆成功启动,顺利达到临界运行。刘续表示,“23岁半”的传奇故事让他深刻认识到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的“200号”精神的内涵和力量,指引他在学业、科研上不断创新、突破。他将继承和发扬以王大中院士为代表的一代代优秀“200号”人创造的光荣传统,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知难而进不断创新,矢志不渝投身科研,为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史宗恺作报告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党委原副书记史宗恺从感人至深的一段往事切入,结合多年的工作交集,介绍了王大中院士担任清华校长期间废寝忘食、夙夜在公的奉献精神,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以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工作风格。史宗恺从善于倾听、学习和研究的态度,坚持改革创新的担当,实事求是看待清华历史和传统的品格,以及对学生既爱护又严格要求的教育家风范等方面讲述了自己对王大中院士优秀品质的体会和感受。

史宗恺表示,以王大中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教师、校领导身上体现着清华教师共有的淡泊名利、诲人不倦、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清华的光荣历史、光荣传统和光荣文化,将学习以王大中同志为代表的学校领导集体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相结合,继承和弘扬清华党组织的优良传统,传承并继续创造有清华特征的教育思想,为发挥好清华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旗帜”和“标杆”作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王希勤总结讲话

王希勤在总结讲话中表示,王大中院士是一位勇于创新的战略科学家,是一位有着深厚育人情怀的人民教育家,还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优秀共产党员。我们要学习王大中同志矢志报国、坚韧不拔的赤诚品质,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远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全身心投入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我们要学习他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积极探索世界学术前沿,主动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我们要学习他倾心育人、诲人不倦的教育情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引导学生又红又专、全面发展。我们要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静心笃志、勤奋敬业,甘坐“冷板凳”,肯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脚踏实地的努力不断创造一流的业绩。

王希勤强调,要把向王大中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与全力推进中央巡视整改任务紧密结合、与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与实施“十四五”规划和三个2030中长期战略规划紧密结合。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要强化“旗帜”“标杆”意识,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努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不辜负党和国家各族人民对清华大学的期望和厚爱。王希勤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国家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学校开启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新征程。我们要乘势而上,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步伐,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突破,以更加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学校副处(含)以上干部、聘任制干部,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学生组组长、研工组组长、校团委副书记、院系团委书记、研团总支书记、思政课教师等在现场参加报告会。本科生辅导员、研究生德育助理、各单位党委委员、各分纪委委员、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参加2021年教职工党员集中轮训的党员等线上参会。

编辑:覃霞 陈晓艳

审核:吕婷

2021年12月01日 15:03:1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