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0月19日电 10月17日,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十六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成功举办。会议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威海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分别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会场)和山东威海(分会场)同时召开。

高层论坛清华公管学院主会场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威海市委书记张海波,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闫剑波,山东大学(威海)党工委书记尹作升,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等嘉宾出席论坛开幕式。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主持论坛开幕式。

过勇致辞
过勇首先代表清华大学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谈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探索并形成了丰富且宝贵的城市治理实践经验,为建设适应国情、符合时代的城市治理道路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提出了众多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学术问题,同时也为构建中国特色公共治理理论提供了历史机遇。本次论坛搭建了政策界、学术界和实践界的高层次对话交流平台,为推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清华力量,也为积极探索我国公共管理实践创新,推动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构建扎根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发挥引领作用。他希望各位嘉宾各抒己见,共话发展,激发公共管理领域新发展新活力,并祝愿高层论坛秉持开放包容的初心在未来继续锐意进取,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公共管理领域最重要的交流和合作平台之一。

张海波致辞
张海波表示,治理现代化是新时期国家治理的重要课题,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威海视察时嘱托“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为解决城市治理中的难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威海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吸收借鉴各位领导、专家、校友的真知灼见,运用更现代的理念、更科学的方式、更管用的手段,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尹作升致辞
尹作升在致辞中说,山东大学(威海)和威海市着力打造关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将服务威海精致城市建设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紧密结合,携手成就了一段山海相拥、校城共进的佳话。面向“十四五”,如何更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社会各界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更是高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江小涓致辞
江小涓代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欢迎各位领导嘉宾出席本次论坛。她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城市治理提供了发展方向。公共管理高层论坛聚焦“城市治理现代化”,邀请院友校友、学院老师与院外专家,为创新地方治理体系、提升地方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改革思路与政策建议。

彭宗超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朱旭峰主持主旨演讲。

杨伟民作主旨演讲
杨伟民表示,空间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规划是空间治理的重要基础。编制原则上,要坚持系统原则、多规合一、空间均衡、空间发展比例和布局适当协调、职住平衡、留有余地;规划内容上,应充分考虑现状分析、指导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五部分;编制方法上,应注重图文并重、上下结合、充满耐心、实在易懂。

闫剑波作主旨演讲
闫剑波表示,威海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殷切嘱托,坚持走高质量特色发展的路子,让城市因特色而精致、为人民而精致、因协调而精致。威海将大力推进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打造创新驱动型城市、人才密集型城市、开放包容型城市、幸福和谐型城市。

谭纵波作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谭纵波谈到,在生态文明发展的新视角下,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和不可替代的“刚需”空间,不仅体现现代社会治理水平,也是达成生态文明的关键。把城市规划建设成高效、高品质的空间,创造更高效、更高品质的人类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发展的集中体现。

薛澜作主旨演讲
薛澜表示,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陈玲教授牵头开发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显示,全球创新网络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国际科技创新城市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和定位。聚集顶尖科技人才、提升知识创造水平是夯实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石的关键,数字技术的发展进一步重塑了全球产业分工和创新格局,创新生态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持续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孟延春作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城市更新与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孟延春表示,城市精细化治理要求我们在认识城市各种现象的发展规律上,采用系统化与精细化的治理思想,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新格局。

朱旭峰主持主旨演讲
17日下午,参会嘉宾围绕“科技创新与精明增长”“韧性城市与城市治理”“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三个主题开展分论坛研讨,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专家学者20余人进行主题分享与交流互动。

邓国胜作总结发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国胜在总结致辞中指出,今天论坛发言凸显了城市治理的四个新:一是要有新理念、新理论;二是要有生态文明新视角;三是要有新体制、新机制;四是要有新方法、新工具。
本届论坛北京和山东威海两会场共邀请200余名来自全国的清华公管学院校友、学术界与实践界代表。据不完全统计,累计327.74万人次观众通过网络直播远程参会。
供稿:公管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