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田姬熔 学生记者 刘庆辰
初夏的清华园,蝉声阵阵,生机盎然,园子里的师生享受着夏日的美好时光。时至今日,再回忆起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每个清华人心中仍会激起无限涟漪……
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让昔日热闹的园子变得异常冷清:学堂路上没有了往年开学熙熙攘攘、来往不断的自行车流,食堂中不再有麻辣香锅的飘香,教学楼里也听不到此起彼伏的讲课声。教育教学、毕业就业、学术科研,学校各项工作转上“云端”,为迅速适应疫情防控新要求,校机关多个职能部门主动应变,打出一套“加减乘除”组合拳,为师生提供更舒心更放心的全新服务。
2021年3月,2020年度校机关职能部门“创新服务管理实效奖”的获奖成果正式出炉。经过部处申报、专家评审和校机关行政事务领导小组、校机关党委会联席会议讨论通过,教务处的“兼顾境内外师生要求,创造性、高质量实现全体系在线教学管理服务全覆盖”、组织部的“以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办校办的“服务大局、服务师生,创新组织毕业典礼”、宣传部和新闻中心的“打造四‘全’直播新业态 ,引领校园宣传新生态”从13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校机关2020年度“创新服务管理实效奖”。
打造云上课堂 开启在线教学“加”速度
3万多名学生线上听课,4471门次课程如期开课,2600余名任课教师教学培训,55个院系教学微信群及时互动……面对疫情大考,教务处跑出在线教学“加速度”,在两周之内交出了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新冠疫情发展态势严峻,学校“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教学要求应声而下。教务处当即成立教学紧急筹备工作组,党员干部立即结束休假,第一时间返京,夜以继日研究落实如何将课堂从线下转为线上。
“由于疫情的高度不确定性,我们制定了十几套返校开课方案,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教务处处长曾嵘如是说。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来不及将教务系统教学、学生数据与荷塘雨课堂在线平台对接的情况下,注册中心的老师每天手动处理各类型学生选课数据超17万条,确保选课数据平稳及时对接;统筹协调解决2000多位教师和3万多名学生进入荷塘雨课堂的身份绑定问题;紧急联络不会使用在线教学软件的老师开展直播培训。在全体教务员、技术员和志愿者热火朝天、夜以继日的工作下,2月17日一早,当日的155门次课程在“云端”同期开启,近万名师生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实现同步上课。
“我们还希望通过增加贴心的服务,为同学们的学业保驾护航。”教务处注册中心主任尹佳说。充分考虑在线学习的客观条件影响,增加退课次数;考虑到网络带来的学习效果差异,学生可申请课程成绩全部记载为P/F;对国际本科生试行按照学期置费和收费,大幅减轻学生负担……教务处主动“做加法”,解决学业压力上的后顾之忧,让学生更好地享受“云端”课堂,在细致周到的服务中传递加倍的温暖与关怀。

为适应秋季学期融合式教学,排课教室进行设备升级改造
9月,寂静了一个春天的清华园重新热闹了起来,秋季学期的同上一堂课又吹响了线下线上融合式教学的新集结号。
285间排课教室的升级改造、教学软件的完善升级、教师教学能力的推进提升,教务处老师们用一个充实的暑假为线下线上融合式教学做好了准备保障工作,无论是老师讲课与板书的相互补充,还是实验操作与理论讲解的相互协调,或是体育课、艺术课等互动性课程的融合式开展,各类课程的融合式教学预案面面俱到,为秋季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清华赢得了全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界的一致认可。
“今天取得的所有成绩,归根结底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取得的。为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点赞!”教务处处长曾嵘说,“从清华学堂到今天的清华园,110年的风霜雨雪中,我们清华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品质始终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我想,这是当代清华人向110周年校庆的最好献礼。”
创新毕业典礼 精心策划力“减”风险
一场特殊的“云上毕业典礼”,16处温馨打造的典礼会场,以面向全球双语直播的方式,将五湖四海的深情汇聚,将五彩斑斓的青春铭记。
2020年盛夏时节,克服疫情带来的重重阻碍,清华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典礼顺利举行。散落在校园各处的16个会场上,身着学位服的毕业生们深情地与飞逝而过的学生时代告别,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毕业生同步通过直播在线参与仪式。这场难忘的典礼背后是党办校办多位老师夜以继日的筹备和付出——既将疫情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又保证了精彩的典礼效果和卓越的观看体验。
荷叶亭亭处,风华正茂时。毕业季总是承载着莘莘学子的情怀与希冀。面对大批返校学生,清华校园场地众多、人员复杂、流动频繁、管理分散,如何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之下减少风险,保障与会师生的安全?如何使线上参会同学有更好的体验感和参与度?回答好这些问题不仅是为一场毕业典礼,更是对千余名毕业生的庄严承诺。

“会场散落在整个校园” 的2020年清华大学毕业典礼现场
为办好这次特殊时期的毕业典礼,让毕业生的最后一段校园时光不留遗憾,党办校办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多次集体讨论。提前2个月开始推进方案策划,先后调研100余次国内外高校疫情期间典礼安排案例,前后制定了近10套方案,调整修改36版……在最终的典礼设计中,创新性地提出“将毕业典礼会场布置在整个校园”的理念,最大限度兼顾风险管控与活动效果;首次采取“校园室外多会场+云上”的形式组织毕业典礼,同时进行全球中英文双语直播,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师生满意度;特殊时期下,安全措施不断“升级加码”,严格控制会场人数、座位间距,保障会场定期全面消杀与现场测温,足量准备口罩、手消、消毒纸巾等防疫物资,把全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真正做到“生命至上”。
创新“加法”助力风险“减法”,2020年的毕业典礼已经成为清华人难忘而特殊的记忆。
“这是一场空前的毕业典礼,相信这一切一定会被载入史册!”“特殊的毕业典礼让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仪式感,感谢母校!”毕业生们的认可为这场典礼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不少校友也由衷称赞:“学校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在学生毕业的关键时刻,尽最大努力为同学们创造毕业的仪式感,完成他们的夙愿,非常有意义,也非常重要!”
聚力直播业态 发挥宣传倍“乘”效应
“来,开直播!”疫情虽然阻断了大家的线下活动,但没有阻碍清华声音跨洋过海传向全国和全球的每个角落。一场场大型活动、一堂堂“云”课程、一次次招生咨询,通过宣传部组织的八百余场直播顺利举行。清华宣传人,用直播打造出一张靓丽的清华“云名片”。
2020年2月3日10点,身处世界各地的57000余名清华师生通过网络直播同上一堂课。在聆听了校长、书记讲解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及春季学期教学工作安排后,全体清华人齐唱校歌。万千歌声遥相呼应,将“行健不息需自强”的精神力量唱进了每个清华人的心里。
这是疫情暴发后全体清华人的首次“云端”相聚。为了这一刻,宣传部和信息化技术中心等单位的老师们已经忙碌了大半个月。这次直播覆盖多个平台,首次尝试在短视频平台搭建直播窗口,从前期技术对接、联络沟通,到直播中的网络保障,老师们的努力付出都没有白费:直播当天观看人数约300万,在师生中引起极大反响,为直播服务学校疫情防控大局打响坚实第一战。
宣传部视频中心的方锶是最早投入“直播战场”的老师之一,在多数老师尚未返京时,她主动承担起直播任务,搭建平台、调试设备、策划内容、紧急处理突发情况,一场场直播下来,她笑称自己被训练成了一个“全能战士”。“我们用了三台电脑同时进行直播,两个手机同步监看,放眼望去面前全是屏幕。”

部分清华相关的微博话题与直播入口
在学校“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号召之下,清华的课堂从线下开到了线上,线上课堂比起线下,开放性、便捷性和课堂包容度都大大提升,何不趁此机会让清华课堂走向社会,让更多人“在家也能上清华”?宣传部借助直播共享清华优质教育资源,先后与校团委、校研究生会等校内单位合作举办“宅家充电”“云上学堂”“战疫大讲堂”等系列通识课程、讲座近600场,吸引1.8亿人次观看参与。
方锶回忆:“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当看到大家在评论区里说‘感谢清华提供的教育资源,让我在千里之外也能享受到清华的教育’‘感激清华,让我增长了眼界’,我们都内心特别激动,觉得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疫情期间部分在线直播课堂
疫情的考验为宣传部带来了融媒体新技术应用的绝佳契机。从拉流直播到5G、VR全景直播、慢直播和多链路直播等全新技术手段,将单一图文宣传,拓展到面向全球的大型双语直播……各种全新尝试让清华在疫情期间发出了教育强音,亮眼的数据也见证着出色的传播效果:首场国际研究生项目线上直播后,招生咨询申请较2019年增长100%;世界和平论坛国内外视频观看人次超过500万次;组织策划的“清华武汉籍女生英文演讲”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获7.2万讨论,3.4亿阅读量,并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发布;还有“云校庆”4小时超长直播,700多场次讲座课程直播,近3亿人次在线收看……
清华宣传人用技术为宣传赋能,以行动为传播助力,以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责任和担当,向世界讲好清华动人故事,彰显清华拼搏精神。
优化干部培训 精准施训巧“除”难点
干部的教育培训,是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础性工程。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如何打破常规固化模式、寻找教育培训新切口,为干部队伍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2020年,党委组织部“新”字当头、“实”处着力,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质量,探索培训新形式,以卓越的创新意识和扎实的实干精神,开拓出具有清华特色的干部教育工作新局面。
干部教育培训是全校校管干部的“必修课”,培训学时要求严、内容覆盖广,要在既定框架将培训办出新意、办出深意,还面临着一定挑战。“我们希望做老师们真正需要的培训,让他们能够觉得时间花在这上面是有价值的。”党校办副主任崔定宇说。
为此,组织部的老师们亲临课堂一线“把脉问诊”,总结教学经验、观察培训效果;坚持开门问策,提前一个月到应参训干部中听取意见,深入部处走访调研,前往兄弟高校拜访请教。在调研分析中,逐步摸准需求、找准方向,为科学化的课程设置打下良好基础。
“2020年的干部教育培训中,我们探索出‘一个体系’‘两翼齐飞’‘三个结合’的课程优化方案,从内容和形式上一起突破原有培训格局,”崔定宇介绍。

干部综合素养提升培训班上,张钹院士讲授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内容上,建立分层分类课程体系,增设多个专题学习班。“综合素养提升培训班”围绕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知识培训,“时事政治专题学习班”带领老师们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剖析社会热点动态,“干部管理能力系列培训班”聚焦行政财务、学生思政、人事等专业能力提升。扎实的分层分类学习不但增强了培训实效,更大大激发了大家的参与兴趣,让教育培训出“新”又入“心”。
形式上,组织部整合资源,部处、院系“两翼齐飞”形成合力,结合部处活动资源、发挥院系学科专业优势,共享优质师资,高效开展培训。同时,坚持线下与线上、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运用信息技术扩大培训参与度,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同步提升,聘请校外专家充实师资库、拓展校外红色教育资源,让干部教育培训的课堂走出教室、走向实践。

2020年新任干部学习班赴延安参观学习
2020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改革后的干部教育培训仍然开展得有声有色,干部学习热情不减。全年干部培训时长按规定达到110学时,累计培训干部2400余人次。改革成效也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在各重点班次的课后反馈中,参训人员对课程针对性、实用性、启发性的满意度均达94%以上,更有干部给出高度评价:“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相当专业,非常有效果。”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遇到突发情况,打开雨课堂“云上”听课已成为不少学生的第一选择,“云毕业典礼”的创新模式在2021年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中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线上直播为校内形形色色的讲座、活动开辟了线上参与新通道,新一年的干部教育培训将继续助力塑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一道道“加减乘除”,一项项机制的创新,一个个细节的打磨,校机关各部门将真心、匠心、爱心,灌注于为师生服务的沃土,打造更高效、更有温度的服务,让清华园变得格外温暖、格外美丽。
(清华新闻网5月26日电)
编辑:温兴煜
审核:李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