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聚焦2020计划】外籍教授安迪:我与清华的二十年

通讯员 苗璟冰 李素凤

“我由衷地祝贺清华大学取得累累硕果,在提升国际化能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征途上不断前行。”——安迪

安迪(Andrew Godfrey),英国籍。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系博士,丹麦里索国家实验室材料研究系博士后。2000年成为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客座专家,2003年成为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2004年1月起担任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缘起

2000年,我第一次从英国来到清华大学。当时,我的好朋友刘庆刚刚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邀请我到他的研究小组工作一年。这个工作机会既可以拓宽自己的阅历,也可以来亲眼看看中国,于是我欣然接受。在清华园,我们在自行车的“海洋”中穿行,那时还不知道自己会在这里待很久。

在研究小组的工作充实且有意义。慢慢地,一年变成了三年。2003年,在亲身体验了清华大学的学术和研究环境后,我抓住机会申请了这里的教职机会,成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现在的材料学院)的副教授,并从2004年1月起担任了材料学院教授一职。

我的研究领域是破解控制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机理,并利用这些机理来指导开发更轻、更坚固的新型合金,特别是在汽车和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我目前大部分时间都在指导研究生的研究项目,与充满热忱的青年研究人员一起探索新的科学领域无疑是我工作中最有意义的部分。这些年,研究生新生对研究事业的期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我对所有研究生的建议一直没变——在科学上要有批判性,但也要不断建立假设,不断挑战假设;利用研究生课程尽可能广泛地学习解决问题的各种技能;找到自己的兴趣,以及有好奇心的科学领域,这就是你应该选择的研究道路。

2003年安迪(后排左三)与毕业博士生合影

执手

不知不觉,我已经在清华大学度过了二十载春秋,亲眼见证了90周年和100周年校庆,也准备迎接它的第110个生日。每个十年都伴随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些变化发生在校园的外观上,还有许多变化则不那么明显,却也同样引人瞩目。

在校园环境上,一座座崭新的建筑在各个角落拔地而起,一片片青草绿树取代了老旧的屋宇,在校园里辟出一方静谧之地。我每天早上骑车上班时,都能看见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随着四季轮回变幻更迭,花开花谢,叶生叶落,层层叠叠的斑驳之色晕染了整个校园,景色迷人,不禁令人陶醉其中。

另一个显著变化体现在清华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如今,清华代表的卓越价值在学术界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广为人知。毫无疑问,这反映了过去十年来中国和清华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和重要性日益提高,尤其是在绿色能源和新兴科技等领域。

当然,清华大学仍需进一步提升国际形象,但它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前进。近十年间,清华招收的国际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一直在稳步增加,也聘任了越来越多的客座教授和长期任职的外教,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学术合作机会。2019年,材料学院新开设了材料科学国际硕士学位课程,加快推进学生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进程。在此过程中,我和各位优秀的同事一起开发了全新的英文授课计划,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科技前沿的一系列主题。虽然这项课程刚刚起步,但已经显著提高了材料学院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全球视野。

清华-鲁汶大学研究小组合影

同行

近年来,中国日新月异的变革步伐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这个变化万千的时代也在提醒我们去珍视那些恒定不变的事物。对我来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清华学生的热忱和素养,以及我和同事们在投身各自研究领域的奉献精神,很荣幸能够与他们携手同行。

二十年前的那个九月,当我第一天来到这里,我并没有打算在中国发展自己的研究事业,但正是清华的人和事让我留了下来。现在看来,做这个选择根本无需多想。我由衷地祝贺清华大学取得累累硕果,在提升国际化能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征途上不断前行。此时此刻,我们的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展望未来,我对学校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建设成为更开放、更融合、更有韧性的大学充满信心。我也坚信,清华大学将在国际舞台上继续发挥领导作用,为促进国际友好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卓越贡献。

(清华新闻网12月29日电)

供稿:国际处 材料学院

编辑:陈晓艳 李晨晖

审核:吕婷

2020年12月29日 11:22:1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