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聚焦2020计划】朱大卫:对清华了解得越多,你会越热爱她

改革开放后首位外籍副处长讲述清华国际化建设的故事

通讯员 司马云(John Paul) 苗璟冰 丛东明

编者按:本文对清华大学改革开放后首位外籍副处长朱大卫进行了专访。朱大卫(David Zupko),美国籍,2019年6月起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首位外籍副处长。近二十年来朱大卫曾在多所世界知名高校担任管理职位,包括耶鲁大学常务副教务主任、芝加哥大学副教务主任等。朱大卫目前主要负责清华大学“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20计划”)的实施推进。在这次采访中,朱大卫介绍了加入清华大学的感受,“2020计划”实施在全球高等教育新趋势下的重要性以及他在清华国际化建设中的亲身经历。

“清华真正让我感受家的温暖”

清华大学与中国现代历史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也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才。每一位清华人都在书写着他们的故事,为母校、中国乃至全球社会作出卓越贡献。

一年前,我和夫人都选择到清华大学工作,全家四口人一起来到中国。作为一个移居到中国的年轻家庭,我们在清华园里探索着属于我们的生活方式,慢慢地去习惯这里的文化和语言。每年我们都会在校园里拍全家福,疫情期间在美国的家里回看这些照片时,我们总能想起在清华度过的美好时光——每一个打篮球的深夜,每一场新清华学堂的演出,清华食堂的美味菜肴,看着学生们赶着去上课的早晨,主干道上匆匆穿行的自行车,以及游客们在清华园里的地标——二校门、古月堂、苏世民书院等合影留念。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经历是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我很荣幸代表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学者参加游行,这是一次非常棒的经历。所有参与者都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了新中国70年来取得的卓越而伟大的成就。庆典当天,我们沿着长安街行进,飞机从我们头顶上飞过,街上的人们欢呼雀跃,经过天安门城楼时,习近平主席向我们挥手致意,这些场景都令人终生难忘。

朱大卫(左二)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

当我们结束游行后坐上巴士回到校园。令我们惊讶的是,许多师生集合在校门欢迎我们,像对待英雄一样地为我们欢呼!我的领导、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郦金梁也在其中,亲切地迎接每一位清华人。那天的清华园到处都洋溢着欢庆与喜悦的氛围。每个人都笑容满面,挽着手欢快地走在校园里,无忧无虑,激动而又幸福。清华真正让我感受家的温暖,清华园是一个很棒的地方!

朱大卫与郦金梁在清华园合影

清华大学吸引了众多政要来访,我接待过陆克文(Kevin Rudd)、约翰·克里(John Kerry)、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和许多著名教授。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聆听他们的分享并近距离与他们接触,对我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虽然其他大学也有不少杰出演讲者和政要来访,但是在清华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和无与伦比的紧密联系。令人感动的是,我的女儿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鼓舞人心的女性演讲者,例如马德琳·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Albright)。

朱大卫与家人在清华园留念

经常有美国朋友询问我关于清华的情况,好奇我在这里的感受和对它的评价。如果要我去评论清华大学应该怎么发展,我觉得比较冒昧。我认为清华大学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当你对清华了解得越多,你会越热爱她,为她加油打气,希望她一直成功下去。

清华大学致力于通过自我反思来进行改革创新,这种自我反思的方式非常谦卑,也非常特别。在学术氛围上,清华师生着眼全球,以特定学科的视角来寻求解决方案。热烈讨论和观点交换是促进跨学科研究非常有趣的方式,促使清华大学焕发勃勃生机。作为一个严谨的教育机构,清华大学的内部沟通非常融洽。当设定一个目标后,所有教职员工都会了解该计划及其重要性,以及在该计划中所担任的角色,并有能力完成它。清华一直致力于创新,她并不需要等待历史去见证他们的成就,此刻他们已经在创造历史。我相信这就是为什么清华大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疫情暴发之后,迅速将2020年春季学期的教学搬上“云端”,并且能够按时在线启动。

作为一家人,我和妻子、女儿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在清华大家庭中,我们也得到了许多师友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感受到了清华园内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并且亲身感受园子里的文化和精神,这将成为我们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

“很荣幸见证‘2020计划’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入职后,我对清华大学的改革发展理念和国际化战略措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018年1月,清华大学“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启动实施,以提升学校国际化能力为目标,通过学校层面的统筹推进,解决工作理念、教育教学、服务管理、校园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校园国际化水平和多元文化承载力。邱勇校长也在会议上多次强调要“进一步提升学校国际化能力和全球影响力”,校长的重视和支持也显示出“2020计划”的价值和重要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清华大学开启一系列校园国际化工作,经过大量的评估、分析后制定针对性战略,极大地帮助了国际学生群体适应全新的中国环境,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感到更加方便自如。该计划不仅为校园内的本土学生带来国际化的体验,并且作为业内标杆引领国内其他大学建立全球竞争力。

我很开心也很荣幸能够亲身参与到这些项目,推动落实相关举措。我看到了清华大学如何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其国际化进程,并且亲眼见证“2020计划”所取得的初步成效。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过程。在教育改革浪潮中,清华大学主动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实现高质量教育。我知道自己在对的时间站在了对的位置上。这些不断推进改革的想法总是能鼓舞人心,也激励我发掘校园国际化建设需求,并且有条不紊地深化战略措施,推进清华大学国际化能力提升。

“大学要在应对共同挑战和全球问题中发挥整体作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也让我重新思考大学在应对共同挑战和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方面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大学的独特之处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提高自己水平,而教职员工则可以在这里为世界贡献自己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好的大学还将会激励学生成为更好的人,共同承担对世界和社会的责任,成为一个自由开放、群英荟萃的地方。大学也会支持科学研究,并采取实际行动应对世界面临的多种挑战。大学既可以培养优秀人才来促进本国的发展,也可以为推动全球发展而提供知识力量。

毫无疑问,清华大学的学术研究涉猎广泛且备受支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校园里开展的许多学术工作,以及学生们对待学习时的认真态度。清华学生学习刻苦,耐力超常。他们与世界上其他一流大学的同行一样努力,甚至可能比他们更加努力。更让我惊叹的是,他们也尽可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无体育,不清华”是所有清华人秉持的体育精神。清华园像是一座巨大的综合运动社区,和我见过的任何一座校园都不一样。

“将学校对全球战略的要求落到实处”

通过建立一个创新环境,大学将其校园身份、大学价值观与战略决策联系起来,为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如果一个大学重视创新,她将会赞助创新项目,并支持创新政策和倡议。同时,她也将会开放创新其程序和结构。纵观清华大学,她在建立创新社区和构建创新环境方面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创新是清华精神的重要部分,并将永远是清华故事的一部分。清华师生在刚来到清华的时候,他们都认识到创新是清华的传统,并积极参与其中。

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可以体现在她致力于课程创新上。举例来说,在我刚来到清华的时候,我已经看到了全球胜任力相关计划的制定和启动。这是一项有远大理想的计划,旨在于让每位清华学生具备理解世界文化的能力和全球胜任力,并参与其中与世界文化合作。该倡议是基于一个严谨的理论,它可以增强内省技能、知识和语言能力以及提高人际交往的文化敏感性。这个项目不断发展,已经满足了数千名清华学生的需求。在清华,学生处在一个被创新围绕的环境中,这些项目都为构建一个创新的校园文作出了贡献。

在疫情全球蔓延新常态时期,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着诸多共同问题:疫情后的大学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在疫情背景下维持其国际参与,并保持在国际社区中合作交流的活跃度?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后,人们是否有意愿、有能力出国交流或攻读学位?即使研发出疫苗,新冠肺炎将如何重新塑造大学角色?这些问题正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并且对全球经济产生深刻影响,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拓展视野,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创新改革,扎实推进“2020计划”有效实施,力求将学校对全球战略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打造一个具备较强全球竞争力的清华大学。

供稿:国际处

                                                                   中文翻译:朱明珠

编辑:陈晓艳

审核:吕婷

2020年12月25日 15:2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