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重阳佳节,莫道桑榆晚:三位清华特邀组织员的故事

学生记者 徐亦鸣

银杏金黄,丛菊飘香,秋风送爽,清华园里迎来了又一个重阳佳节。从古时的赏菊饮酒、登高怀远,到今日的长久寄托、爱老敬老,重阳节被赋予了日渐丰富和深刻的节日内涵。现在的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更是不老的节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清华园里有许多离退休老同志们,虽已离开工作岗位,却仍保持着生生不息的工作干劲、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将自己的工作经验、理论积淀无私投入到培育新生力量的工作中,持续发光发热。

特邀党建组织员便是园子里老同志们发挥余热的工作岗位之一。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清华大学就根据中组部、北京市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开始设立组织员,由二级单位党组织从具有丰富的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退休老同志中选聘。近三十年来,清华先后有上百位离退休老同志在组织员工作中发光发热,坚持一贯,前后接任,始终不断线。目前全校的16名特邀党建组织员平均年龄达70岁,他们主要负责开展党员发展相关工作培训,与发展对象、新发展党员谈话,以及审核入党材料等工作。

今天,让我们走近三位清华特邀组织员,聆听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志的故事。

吴雅茹:让每份入党材料都成为帮助学生成长的教材

吴雅茹从2015年起担任组织员工作,凭着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学生的深切关爱,她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及转正材料的审查和指导修改、精心安排总支党建日常工作。2018年,学生直属党总支在党建评估中获得A+,在全校排名第二,吴雅茹的辛勤付出功不可没。2020年,吴雅茹被评为清华大学首批优秀组织员。

生活中的吴雅茹

学生直属总支有6个教工支部,11个学生支部,党员200余人,每年发展40余名党员,转正30余人。每年的500余份思想汇报、自传等材料,无不经过吴雅茹的反复审查和指导修改。为了审好材料、保证材料质量,她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了解跟进理论新进展、新表达,查阅文本、上网搜索是基本工作环节,遇到不确定不了解的现象,她还会虚心向身边的年轻同志请教,确保自己“始终不落后”。

学生党支部包括艺术团、体育代表队骨干成员,学生们平时不仅要上课,还有着长时间的训练安排。有时候同学来不及找吴老师面批材料,她便以同学安排为先,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经常为了指导材料修改加班工作到晚上九十点钟……提交入党发展材料的学生们,学科背景各异,基础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要费大功夫修改指导。为了改善发展党员工作中的这一困难局面,她一方面加强组织培训工作,手把手为支书支委传授改材料的经验,一方面加大了自己的工作投入时间。2016年底,吴雅茹接受了一场手术,术后在家休息期间,为了不耽误党员发展,她选择将电脑搬回家卧床工作。她孜孜不倦的修改批阅、谆谆善诱的教导引领,不仅保证了党员发展材料质量,更在这一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影响了总支的发展对象,使他们进一步提升了认识水平、改善了学习态度。

吴雅茹强调,做党建工作要制度化、规范化。总支各支部每年更换委员,工作衔接不够流畅,有些委员缺乏党建工作经验,她为了改善这一工作局面,增强总支党建骨干总体素质,推动实行了每两周召开一次支部书记会的例会制度。在例会上,支书们共同学习党的各种会议精神,进行理论培训,也得以对支部工作畅所欲言、交流经验并探讨如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总支党建工作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

除了例会制度,她还组织编辑了《学生总支党建工作手册》,包含学生总支委员会会议制度、党支部工作规定、学生总支党建工作的相关事项及流程、发展党员材料的审核要点、清华大学党员管理系统和北京市党建工作平台的使用操作指南、党员发展材料范例汇编等重要内容,使总支党建工作更加有例可依,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王锡瑞:终年如一日地投入党建工作

“组织员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员,须严肃、认真、投入。”航天航空学院的特邀组织员王锡瑞如是说。王锡瑞多年来在航院从事学生工作,退休后继续为航院的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学生党员的发展、学生就业引导、学生思想教育等方面奉献力量,自2004年9月起担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特邀党建组织员,自2012年10月至2018年1月兼任五道口金融学院特邀党建组织员,十几年间见证了航院、金融学院同学们的成长与成熟,加入了党组织,成为党的新鲜血液。王锡瑞于2011年10月,荣获清华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真情奉献奖”。2016年6月,荣获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优秀特邀党建组织员”。2020年,王锡瑞被评为清华大学首批优秀组织员。

王锡瑞要求并指导学生党支部在新生入学便开始着力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教职工党支部开展启发思想觉悟、调动积极因素的选“苗”工作,建立并扩大一支有数量、有质量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发展党员的基础。王锡瑞同样重视教职工的发展工作。近年,航天航空学院发展了4名教职工入党,五道口金融学院发展了两名职员入党,她担任其中部分同志的联系人、介绍人。金融学员一名职员,经过与王锡瑞的几次谈心后,坚定了入党信念并递交了入党申请,王锡瑞还担任了这位同志的联系人及入党介绍人,入党后,这位同志表现更加优秀,受到学院和同学们的赞誉。

王锡瑞把与发展对象的谈话视为思想入党的重要教育环节,她在谈话时围绕入党誓词,重点谈入党动机、理想信念、党员纪律、牺牲奉献、模范作用以及党员预备期的要求等内容,明确标准,坚定党性。曾有同学在毕业话别时说,“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我都会牢牢记住王老师说的,共产党员永远是我的第一身份。”

王锡瑞(左一)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请研究生党建助理来家中讨论党员发展工作

“党员发展关系党的千秋大业,必须严格质量。”王锡瑞说。她每年集中四次听取本科生、研究生积极分子汇报,确定发展对象后,按照标准严格审查入党材料,反复审阅批改,一丝不苟。2019年末,她进行了第一条腿膝关节置换手术时,仍坚持在医院的病床上完成了当年秋季发展的22位同学的电子版入党材料的审查工作。今年在做了另一条腿膝关节置换手术直到康复治疗期间,她克服困难,坚持工作,如期完成了听取积极分子汇报、审查入党材料、与发展对象谈话等各项工作环节。

自传是入党材料中全面考察发展对象是否达到党员基本标准的重要环节,因此,她对发展对象的自传材料经常提出新的时代命题:除固定内容的要求外,自传内容还应当具备时代眼光、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俱进,考察其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如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大事件所折射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今年春季,她对拟发展的同学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自传应体现对此次疫情的深刻思考,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坚强领导、党员在抗疫一线的牺牲奉献……她认为,提高理论素养、加深思想认识,从身处的时代节点与历史阶段中寻找真实生动鲜活的事例,更具有触动心灵,升华思想的教育意义。自传几经审查,几经修改后达到了基本要求,也是一个继续培养和增强、提高发展对象党性的过程。有位同学回忆说:“我入党的过程中,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提高最快的就是在反复修改自传的过程中。”

王锡瑞(中)与航院毕业生

在参加“一二·九”合唱比赛、学生节、党支部换届培训、新生入学党课、优秀党课小组评选、校级特等奖评选、学生部本科生优秀党支部书记评选等活动中,王锡瑞时刻注重在同学中引领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爱党爱国的政治热情。她说:“国家的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同学们只有政治成熟,才能保证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严鸢飞:坚持认真审阅每一份材料,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严鸢飞退休于1996年4月,二十多年来他的身影活跃于多个领域,将个人的专业知识与理论修养应用于实践,投射于后辈。退休以来,他先后参与系—企合作企业的工程任务,负责地方科技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编写出版一系列管理类、机械专业类书籍等。近十年来,他持续热心投身党务思政工作、老龄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被评为2018年度清华大学“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并多次得到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等上级部门的肯定与表彰。

2006年9月,他担任机械工程系离退休教职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即现铸金机离退休教职工)。在任以来,通过几届支委会的学习和实践、投入和付出,支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努力目标更加清晰,不仅配合做好了离退休教职工工作,也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管好建好党支部上,保证了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

2009年,严鸢飞受聘担任生命学院特邀党建组织员,十年以来,他审阅了几百名发展对象的入党材料,并逐个进行单独谈话,逐个填写对申请人入党的意见。工作中,坚持认真审阅每一份入党材料,一字一句地细读,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在组织员工作中,他还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与探索问题,结合实际加强理论学习,并积极借鉴他人先进经验,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努力使自己的组织员工作水平每年都能有所提高、工作质量每年都能有所提升。”

严鸢飞参加机械系“求索杯”理论知识竞赛

严鸢飞在认真履行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责任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党建学习活动,与年轻后辈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与认识。作为清华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2010年)和清华大学理论宣讲团(2016年成立)的讲师,他每年多次出席各级学生的各类党班团日主题活动、积极分子学习小组学习活动、在职教职工的支部学习活动,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新上岗党建辅导员培训班等,为年轻同志讲党课、做主题报告。这样的活动和党课每年都在10次左右,每年受众总计都超过千人。他多年如一日活跃在党课讲台上,却从不“吃老本”,紧跟时代热点,坚持在每次活动和讲课前投入时间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为每个报告主题精心备课,正如他所说,自己的报告要一直做到“使听众有收获,增添正能量。”

多年实践表明,清华大学老同志特邀党建组织员队伍特别有战斗力、特别能奉献,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党性修养坚实,党务工作经验丰富,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着力发挥在思想入党教育方面的经验优势,突出把握发展党员的政治标准,扎实工作,精心努力,为把好党员发展的质量关、助力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园子里的特邀组织员们、以及在其他岗位上活跃着的老同志们,用他们老有所为、回馈校园与社会的工作斗志与生命活力,传递了积极向上的老龄观与人生观。时光积淀了老人们的阅历与从容,却未曾磨损他们的斗志与活力,人生如此,何时不曾是春天?

清华新闻网10月27日电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

2020年10月27日 14:29:4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