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0月25日电(记者 曾宪雯 摄影 赵青松)鸭绿江畔风猎猎,青山处处骨铮铮。10月2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清华师生们也早早做好准备,满怀期待与激动之情,集中收看大会直播,回溯革命先辈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气概,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在工字厅东厅,校党委书记陈旭,校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同志代表姜锡华、姚季、苏佑臣,以及部分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收看纪念大会。与人民大会堂同步,与会师生起立唱响国歌,并向牺牲的革命英雄默哀。在直播结束后的座谈交流环节,大家纷纷畅谈对抗美援朝精神的感悟,结合自身的使命担当展望未来。

陈旭讲话
陈旭在讲话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总结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巨大贡献,深刻阐述了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精辟揭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启示,宣示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统一、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70年前,为了保卫和平、抵抗侵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今天的和平年代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抗美援朝战争出国作战70周年的历史节点,重温这段历史、缅怀革命英烈具有重要意义。
陈旭强调,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围绕立德树人,不断加强“四史”教育。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陈旭表示,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将学校发展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扎实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和建校110周年。

陈旭为抗美援朝老同志佩戴纪念章
会上,陈旭为三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同志戴上了纪念徽章。陈旭表示,要加强对离退休老同志的关心照顾,更好发挥他们的作用。三位老同志与师生分享了当年参战的经历和感悟。

姜锡华分享参战经历与心得体会
忆及抗美援朝,姜锡华言辞恳切。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姜锡华服务于志愿军后勤部,主要负责物资运输工作。1951年初,周恩来总理在沈阳专门召开抗美援朝的后勤工作会,提出“千条万条,运输一条”。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为了保证前线战士能吃饱饭,姜锡华与战友们常面临被飞机轰炸的危险。他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着党走,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姚季分享参战经历与心得体会
回想当年出兵朝鲜,姚季表示,面临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天气极寒,武器装备非常落后,生存条件十分艰苦。在这样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为国为民,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在美国的飞机大炮威逼之下,中国军队不怕牺牲,而且越战越强;当前我们面临的困难和过去的情况虽有不同,但是弘扬抗美援朝精神能起到精神上的鼓舞作用,相信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苏佑臣分享参战经历与心得体会
苏佑臣是抗美援朝后勤部队的一员。1950年底,苏佑臣响应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积极报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1月抵达朝鲜时,鸭绿江桥被敌军炸毁,无奈之下苏佑臣和同行四人只能找水浅的地方横跨过江。战事紧迫,为了保证运输物资的生命线畅通,苏佑臣与战友晚上开车探路,一旦发现公路被毁,就尽快联系附近军民抢修。回忆起当年刻苦铭心的经历,苏佑臣仍感慨良多。

孙震发言
社科学院助理教授、新发展党员孙震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向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同志表达了崇高敬意。孙震表示,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严酷和不利的条件下扭转了战局、获得了正义的胜利,这场战争重塑了二战后亚洲和世界的格局,对新中国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每个人都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做好本职工作,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务实研究,投身于新时代伟大征程中。

付轲发言
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硕士生、38军退伍老兵付轲在观看纪念大会和聆听各位老前辈讲话后深有感触。38军作为70年前抗美援朝的主力军之一,被称为万岁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说:“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抗美援朝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的自信精神和舍身忘死、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一旦国家需要,我们坚决听党指挥,上阵杀敌。”付轲除了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日新书院的辅导员,他表示希望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国家推进“强军计划”的初衷以及清华人的家国情怀和肩负的使命,未来能够在国家的关键领域作出贡献。

裴辰昊发言
航天航空学院2019级本科生、飞行班学员裴辰昊向在座嘉宾分享了自己的几点感受。裴辰昊认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论是在前线战斗还是负责后勤保障,老前辈们都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永远的楷模。抗美援朝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前辈们在当时艰难的环境下可以毫不犹豫为国出征,我们就更应该义不容辞,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胜。

活动现场
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生部、武装部和离退休工作部等相关部处负责人参加活动。
当天,学校各单位部处纷纷组织师生集中观看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大家深受鼓舞、思绪万千。
工物系主任王学武说,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与美国在国力、装备与战备上水平悬殊,但抗美援朝为新中国打出了一片新天地,为我们赢得了数十年的和平发展期。忆古思今,国际形势、中国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斗争是永恒的,面对斗争的内涵也是共通的,面向未来,一是仍然要有政治眼光和战略思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希望在未来的斗争中获得完胜。
社科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严飞表示,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回顾了这一场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现代化战争,我们绝不能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要更加坚定不畏强权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作为社会学教师,我们将沿循先行者的道路,用更高远的视野和更热切的目光去认识、把握和建设中国。
参加过抗疫科研的医学院副研究员史宣玲说:“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也是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极为动荡和不确定的一年。作为一名在抗疫期间火线入党的新党员,我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需要在工作中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特别是我们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要敢于像志愿军同志那样不怕困难,不惧封锁,做出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解决卡脖子的疑难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航天航空学院2016级博士生林景在聆听总书记讲话后非常振奋、感动。他说:“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战,为了保家卫国不怕牺牲,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要铭记这一切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传承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努力练就过硬本领,将自己的个人选择融入到国家的需要中,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接续奋斗。”
编辑:曲田 李晨晖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