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 张同顺 通讯员 蔡英明 郭振 李淑春
“共产党是先进科学家的光荣归宿。”
9月10日是中国第36个教师节。节日期间,清华园里三位骨干教师——计算机系软件所喻文健、体育部综合教研室田奇乐和网络研究院张超,先后在党员发展会上被党组织接收,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这份沉甸甸的“红色”节日礼物,是肯定也是责任。作为教师,在教师节的日子里加入党组织,将是三人一生刻骨铭心的记忆。
“入党的过程,就是一个树信心、强信念,固信仰的心路历程。未来的日子,我们一定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做好育人和科研工作,把清华‘又红又专’的优良传统继承下去。”三人如是说。
喻文健:在“卡脖子”领域啃硬骨头
9月9日下午,计算机系副教授喻文健入党发展会在东主楼举行。
出生于教师家庭的喻文健,从小学习成绩优异,高三时参加全国高中物理联赛取得了江西赛区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了清华保送资格,1994年喻文健进入清华计算机系学习,本科毕业后继续在清华攻读博士研究生,2003年留校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喻文健
喻文健的父亲是一名党员,父亲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品质,从小深深影响了他。本科读书期间,他就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参加过业余党校,担任过党课学习组长,但大四那年因身体原因被迫休学,入党也中断下来。
留校以来,EDA(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是喻文健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但国内发展一直相对缓慢,近年来,随着我国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不断突破,EDA技术成为了美国遏华的重要方面,为了避免被“卡脖子”,喻文健把更多的把精力放在科研攻关上。
发展会上,喻文健汇报了自己成长和向党组织靠拢的心路历程。他说,工作以来,一方面受身边优秀党员的影响,一方面感动于祖国的发展成就,于是再次燃起入党的想法,2018年底,他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开始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还参加了学校领航工作站和系里的“不忘初心,重走革命路”实践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入党决心。
听取了喻文健的入党汇报,计算机系软件所党支部经支部大会讨论并投票表决,同意接收喻文健为中共预备党员。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EDA领域的研究人员,在科技创新方面应有所作为,我一定会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喻文健说。

党员发展会现场
副校长薛其坤院士作为喻文健在学校党委层面的联系人出席发展会。薛其坤鼓励喻文健要在政治上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育人上要影响年轻人、教育年轻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科研上发挥才智,敢于啃硬骨头,在前沿领域做出更大的成绩。

薛其坤在发展会上讲话
田奇乐:谦虚好学兢兢业业
体育部综合教研室田奇乐老师是土家族,他坦言,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里党员少,他小时候受到的党的影响并不多。但勤奋好学的他从相对闭塞的湘西,考入长沙读本科,后又来到北京读研,不断地提升自己。2011年,田奇乐从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同年到清华大学体育部工作。工作以来,田奇乐一直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篮球队训练中,带领校篮球队在UC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屡屡取得好成绩。

田奇乐
“清华是一所有着‘红色基因’的大学,在学校‘又红又专’传统的影响下,工作的第三年,我经过深思熟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田奇乐说,之后他认真参加了学习和院系的培训课程,对党的基本知识有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思想觉悟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
9月10日,体育部综合教研室党支部田奇乐同志党员发展大会在维学馆会议室举行。田奇乐在汇报中,言辞恳切地表达着自己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渴望:一个人生存在世界上,要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有信仰。那信仰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支部讨论时,田奇乐的勤奋好学在体育部广受认可。田奇乐大学期间,不光是把专业提上去,还努力学习英语。在体育生只要求考大学英语三级的情况下,他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英语六级。凭借扎实的英语功底,田奇乐先后担任过国家女篮、国青男女篮球队翻译,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篮球项目翻译。
经支部大会讨论,综合教研室党支部党员表决,全票通过田奇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田奇乐表示,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参会党员会后合影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体委主任史宗恺参加了会议,他希望田奇乐努力践行党的宗旨,深刻认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还要多向老同志学习,在继承清华体育部的光荣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赋予新的时代精神。

史宗恺在发展会上讲话
张超:回国科研是心之归宿
9月10日,信息化技术中心党委网络研究党支部在FIT楼举行党员发展会。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并投票表决,同意接收网络研究院副教授张超为中共预备党员。
张超出身农家,数学极有天赋,2004年他保送到北京大学数学系就读本科,本科期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这让他深切感受到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激发了他爱国爱党之心,促使他树立了科研报国的志向。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出国,而是留在了国内,选择在北大信息科学学院读博。

张超
在北大读博期间,张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而随着科研的越发深入,张超越发发现我国的网络安全科研水平与国外存在着很大差距,要提升自身,还需“师夷长技”。2013年,张超博士毕业后赴美做博士后。遗憾的是,党课学习也不得不中断。
2013年至2016年,张超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网络安全的博士后研究。虽然身在他乡,张超的心里却装着祖国。2016年,清华来美国招聘,学有所成的张超于是尽快结束了在美的博士后研究,回到清华网络研究院工作。先后获得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求是杰出青年学者、清华大学学术新人等多项荣誉。
发展会上,张超汇报了自己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思想成熟的过程和加入党组织的决心。他说,回国后,他在2018年2月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恢复了对党的理论的系统学习,并参加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

党员发展会现场
“张超同志年轻有活力,学生们都喜欢叫他‘超哥’。” “张超同志办事效率非常高,每次和他沟通都很顺畅,好几次因为急事深夜给他发微信,他都能秒回。” ……随后的党员讨论环节,支部党员充分肯定了张超在教学、科研、公共服务方面取得的成绩。
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一兵作为张超在学校党委层面的联系人出席发展会。两年多来,李一兵一直关注着张超的思想进步情况,在发展会前两天,李一兵还专门又约张超谈了一次话。听完了张超的汇报和支部党员的讨论,李一兵勉励张超不忘初心,继续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努力在网络安全领域不断创新,在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还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当好老师,做“大先生”。

李一兵在发展会上讲话
今年2名学术骨干教师在抗疫一线入党
在党员发展工作中,校党委同样注重从在重大任务、重大考验中表现突出的同志中发展党员。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各级党组织和全校教职工党员,迎难而上、忘我拼搏,诸多青年教师展现了“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责任与担当。
2月27日,一场特殊的入党发展会跨北京和武汉在“云端”召开,同意接收正在战“疫”最前线开展科研工作的环境学院教师张大奕为中共预备党员。疫情发生后,张大奕作为国务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与环境的关系及风险防控”重大攻关专项的成员,面临巨大恶劣环境的巨大风险,不顾个人安危,担任采样“冲锋队”队长,赴医院、隔离点,甚至化粪池采集环境样品,为重大攻关项目的实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样在抗击疫情一线入党的还有医学院的史宣玲老师,基于她在新冠病毒疫苗和抗体药物的研发工作中的优秀表现和突出贡献,9月7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教工党支部召开史宣玲同志一线入党发展会,同意通过史宣玲同志的一线入党申请,接收她为中共预备党员。
这些优秀教师的入党,在全校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营造了追求进步的良好氛围,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清华人应有的担当,也为学校打好抗疫防卫战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不懈奋斗的过程中,教师党员在推动学校事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此,学校各级党组织坚持思想引领,“把工作做进人的心灵里”,润物无声地影响每一位追求进步的教师,不断为党的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2016年至今,清华在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4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0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的17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骨干加入到党的组织,进一步加强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体现出学校党组织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清华新闻网9月15日电)
摄影:张玉光 常志东 许德刚
编辑:李华山
审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