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6月29日电 6月28日上午,北京高校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表彰大会以视频方式举行。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宁出席大会并讲话。校党委书记陈旭,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一兵,校党委副书记过勇,受表彰对象和党委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近30人在学校分会场出席会议。

清华大学分会场
会上对北京高校1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50名优秀共产党员、5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党委、机械工程系摩擦学所党支部、学生直属党总支马兰花开党支部被授予“北京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蕉,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新泉,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科第二党支部书记郭军,车辆与运载学院汽63班本科生魏一凡被授予“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电子工程系党委书记金德鹏,校党委常委、工会主席王岩被授予“北京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贺克斌发言
贺克斌作为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代表作了题为“守初心、担使命,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的大会交流发言,汇报了他近40年来致力于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指示所做的努力和成果。贺克斌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红色是事业的底色,蓝色是要为祖国建设交出的完美答卷。未来将继续努力、不懈奋斗,为国家绿色发展夯实科技基础,为美丽中国建设培育创新人才,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校领导与受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合影
获奖单位和个人主要事迹: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党委,共有党员734人,下设教工党支部12个,学生党支部28个,涵盖计算机系、交叉信息院、信研院、全球创新学院四个行政单位。系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建设中心任务,联系、团结各行政单位,努力建设居于世界一流前列的计算机学科。积极开展基层党建创新:以“四个引领”的工作机制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近三年先后有7名教学科研一线的青年教师递交入党申请书,其中4名发展入党;基于“五星计划”开展以因材施教为特色的育人工作,学生超算团队先后两次荣获世界三大超算赛事大满贯。系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高性能所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球影响力较大的多个高校计算机学科评估排名中,清华大学均位居前列。
机械工程系摩擦学所党支部,目前有党员33人,党员教师占比94%。党支部以“政治引导、凝聚队伍、推动中心工作”为建设思路,紧抓党建主责主业、突出政治引领,聚焦“双一流”与南开大学、中科院物理所、西南交通大学等建立党支部牵头的创新联动平台;落实“双带头人”工作室党支部工作,强化科技报国,探索“清华-中航工业成都飞机集团”校企党建科技服务模式;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创新实践平台,院士带头组织十余国开展“丝路经济带摩擦学”论坛,深度服务国家战略,在教学科研一线发展和锤炼党员队伍,筑强战斗堡垒。
学生直属党总支艺术团马兰花开党支部,是建立在大型校园原创话剧《马兰花开》剧组的基层党支部。2017年获评“清华大学先进党支部”,2018年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清华大学党建标兵党支部”创建单位。支部结合剧目排演,围绕学习“两弹一星”精神等主题开展理论学习,举行“重走邓稼先之路”等系列实践活动,与海军邓稼先船党支部共建,不断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历次《马兰花开》演出的成功,培养出一批又红又专、可堪大任的新时代青年。超过70%的党支部成员参加国庆专项活动的广场联欢,团结带领全体参训队员圆满完成任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党支部联合艺术团发出党员联合行动倡议,参与制作音乐短片《明天会更好》等作品,用文艺作品鼓舞人心,产生很好的社会反响。
贺克斌,男,汉族,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8月出生,1984年11月入党。长期致力于大气复合污染特别是PM2.5的研究,担任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委会副主任、国家重大活动环境保障专家,为我国蓝天保卫战的历史性突破、国庆70周年保障作出突出贡献。任环境学院院长期间,推进国际环境人才培养、学术评价体系完善和学科平台建设,环境学科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QS排名全球第9;主持“空地一体环境感知与智能响应研究平台”国家科学城重点建设项目。荣获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美国科学院院刊科扎雷利奖、联合国环境署“气候与清洁空气奖”团队奖、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和北京市环保公益大使。
李蕉,女,汉族,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1981年10月出生,2002年11月入党,博士生导师。曾获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专项)一等奖第一名、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北京市高校首批思政课特级教师等多项荣誉。作为一位思政课教师,李蕉不断探索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课程改革,主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入选“清华标杆课程”,被学生两度推选为“清韵烛光·我最喜欢的教师”。2019年,受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2020年“停课不停学”的抗疫阻击战中,李蕉带领团队为新疆大学开设“线上克隆班”,身体力行坚守思想教育阵地。
王新泉,男,汉族,生命学院教授、副院长。1973年8月出生,2008年从海外归国,2013年获聘长聘教授,2017年6月入党,是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典型。2016年起担任生命学院副院长,同期担任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设施清华大学基地常务副主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开展工作,有效推进了学院安全工作,为清华大学生命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设备和技术支持。2018年5月起担任清华大学青年教师骨干领航工作站首任站长,为学校青年教师党员的发展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2012-2018年担任生命科学学堂班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拔尖本科生培养,效果显著。此次新冠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带领实验室投入抗击新冠疫情科研攻关,取得新冠病毒和受体相互作用位点结构解析的重要成果。
郭军,男,汉族,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系列副教授,医学博士。1976年8月出生,1995年4月入党。郭军同志长期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病等呼吸系非肿瘤性疾病诊治。目前共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余篇。作为主持人承担有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和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多项科研任务。2003年参加北京市SARS疫情救治一线工作。2019年参加建国70周年阅兵式“致敬方阵”医疗保障工作。2020年1月,担任清华长庚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领队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领11名医护人员,作为北京市组建的第一批抗击新冠病毒医疗队成员驰援武汉并出色完成救治任务。
魏一凡,男,汉族,车辆与运载学院2016级本科生,车辆6党支部书记。1998年1月出生,2017年12月入党。魏一凡同志刻苦学习本领,面向需求开展创新。连续三年排名年级第一,围绕新能源技术申请两项发明专利,发表论文一篇,先后获校“挑战杯”特等奖、首都“挑战杯”一等奖,获评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他主动担当责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负责组织了“中美大学生交流论坛”并纳入团中央“中美民间青年交流成果清单”。担任国庆70周年庆典清华志愿者“车长”,服务故宫核心区域。疫情防控期间,发起物资捐赠团队,募集13万余元,为一线医院购买捐赠3.5万只合格口罩;为湖北湖南多地中学生、医护人员子女12余万人开展线上志愿宣讲。担任车辆6党支部书记,团结带领集体共同成长,所在团支部获评校甲级团支部,所在党支部获校先进党支部、创新型党支部优秀案例等。
金德鹏,男,汉族,教授,电子工程系党委书记。1972年6月出生,1993年5月入党。2010年1月任现职以来,工作敢于担当,锐意进取,健全系党委工作机制,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国际一流电子工程学科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和载体建设,推进教职工思政工作深化显化,推动党建龙头的学生思政体系建设,形成思政工作合力。坚持党管人才,率先在清华工科院系开展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大力促进海外优秀人才引进,完善制度把好教师遴选政治关,队伍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抓严抓实党支部建设,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推进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形成对支部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和反馈闭环,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电子系党委入选教育部“双创”首批党建标杆院系创建单位。
王岩,男,汉族,校党委常委、校务委员会副主席、校工会主席。1961年6月出生,1982年6月入党。自2014年任校工会主席七年间,他踏实苦干,开拓进取,切实履行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维权到位、温暖到家的使命职责,清华大学工会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红旗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称号,本人获得第十四届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称号,成为北京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引领者。王岩工作兢兢业业,躬深为民;为人谦逊,虚心待人,是广大教职工和党员信任的优秀党务工作者。
供稿:组织部
编辑:李华山 吕婷
审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