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6月5日电 6月4日上午,清华大学学习“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座谈会在人文楼出土文献中心会议室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文科建设处处长孟庆国、出土文献中心主任黄德宽参加座谈会。会议由孟庆国主持。

孟庆国发言
会上,孟庆国首先对总书记贺信全文进行宣读,并从贺信的背景介绍、学习贺信的心得体会、落实推进贺信重要精神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指出,贺信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甲骨文研究和历史科学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让从事甲骨文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单位深受鼓舞。按照贺信对以甲骨文研究提出的方向和要求,清华文科将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贺信精神,不断加强对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的支持,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提升综合水平和创新能力。

黄德宽、黄天树、沈建华、孟延春、苏芃、王子杨(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发言
随后,中国文字学会会长、出土文献中心主任黄德宽,出土文献中心教授黄天树,出土文献中心副研究员沈建华,文科建设处副处长、文科处智库中心联合党支部书记孟延春,教务处副处长、教务处党支部书记苏芃,出土文献中心教授王子杨依次进行交流发言。黄德宽表示,总书记的贺信内涵极为丰富,从人类文明史和中华文明史进程的高度对甲骨文发现的价值进行了审视,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黄天树表示,甲骨文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全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总书记的贺信将甲骨文发现和研究的意义提到了新的高度。沈建华、孟延春、苏芃、王子杨也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分享了学习贺信的心得体会。
在自由发言环节,教务处沈晖,出土文献中心程浩、吴丽婉,文科处段江飞等围绕加强人才培养、做好甲骨文研究工作、坚定文化自信等主题进行发言,并与参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彭刚作总结发言
彭刚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清华大学具有丰厚的甲骨学传统,甲骨文研究的学术史和清华密切相关,王国维、陈梦家、李学勤等著名学者在推动甲骨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的召开与总书记的贺信赋予了甲骨文研究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明确了甲骨文研究在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清华大学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以出土文献研究中心为主,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进取,在“清华简”的整理研究不断推进的同时,建设好从甲骨文到秦汉出土文献的研究队伍,保持和加强清华大学在出土文献和古史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同时,还要结合“强基计划”实施,加强人才培养,落实总书记所提出的甲骨文等古文字要“有人做,有传承”的期望,同时也为全校通识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现场
出土文献中心教师代表、教务处党支部全体成员、文科建设处工作人员共计50余人参加座谈会。会前,出土文献中心组织参会人员参观了清华简。
供稿:文科处
编辑:李晨晖
审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