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清华园|贯天、接地、通心、树人
计算机系党委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促进中心工作发展

制图/姚远
以什么样的思想引领党组织的发展?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组织?要弘扬什么样的作风和传统,强化怎样的理想和信念引领党组织的发展?如何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这四个问题一直是计算机系党委近年来开展工作和检验系里各项工作的重要参照。建系58年来,清华计算机系经过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我国计算机学科领域内教学科研综合实力强、影响力大的系科,在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发挥基层党委的自身优势,促进中心工作发展,具体来说如何回答以上四个问题,也时刻考验着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工作者。经过不断实践探索,计算机系党委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贯天、接地、通心、树人”的基层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严”“实”相济,将思想性和创新性相融合,丰富和提高了党组织生活的质量和形式,使得计算机系得以不断锐意改革、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浓厚的党建文化传统。
贯天
思想建设引领,固本强基
“贯天”,顾名思义,接天连地,解决的是以怎样的思想引领党组织发展的问题。“固思想之本、强党性之基”,面对学校全面实施综合改革的新形势,计算机系党委以加强思想建设作为基层党建的首要任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他们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道德建设为基础,开展了“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为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同时根据学校三个“见实效”的要求,计算机系党委理论中心组紧跟前沿意识形态,一年内组织开展了12次理论学习。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所作说明等重要文件,在全系范围内开展了读书学习和“以‘三严三实’精神,促重点工作落实”为主题的系列专题研讨,“务虚”与“务实”紧密结合,力争思想上境界、工作上台阶。
计算机系党委重视把思想理论学习与系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以思想引领促进中心工作的开展,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不断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和境界。例如,系党委创新地将“三严三实”专题学习与系里学科规划相结合,深入探讨“严”与“实”、学科规划与谋事创业的辩证关系,以“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态度,号召全系师生以“严”“实”的态度对计算机学科的未来发展进行战略思考。通过这样富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业务研讨,支部成员对党和国家重要理论文件和重要会议精神的理解与感悟更深了,大家建言献策,互相促进,取得了很好的思想引领效果。
接地
组织建设保障,发挥专长
加强组织建设是基层党委开展中心工作的重要抓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组织,成为计算机系党委围绕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和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开展教学和科研等中心工作的落脚点。系党委在组织建设中注重发挥专业特长,密切联系基层实际,讲求实效,以调查研究促进问题求解,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合一”的新型基层党组织要求自己,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提升党支部工作活力。
计算机系党委分管着计算机系、信息研究院和交叉信息研究院三个行政单位,在组织建设中,系党委一方面注重统筹协调,一方面强调发挥各自特色。一年来,计算机系开展了主题为“人事制度改革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与挑战”的学生工作研究重点项目和“社交网络中大学生群体的识别与舆情分析”的学校网络文化育人专项重点课题。此外,交叉信息院教工党支部开展的“加强师生共建、促进人才培养之路径调研”获得学校“调研课题优秀成果奖”;智能所教工党支部组织先后开展了“教师学术沙龙”“2015年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专题研讨会”等特色活动,以及围绕“十三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建设举行了多场研讨,组织支部成员到百度公司、小米公司等知名新兴IT企业参观访谈;网络所、媒体所、高性能所还先后获得“清华大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计算机系党委引导各基层党支部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寓团结引领于服务创新之中,开展了一系列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支部组织生活。计1第一党支部和计2第一党支部开展了“国防生特色兵棋推演”,计3第一党支部组织了“1+1结对帮扶”“网络微党建”等特色活动,计4党支部开展了“学术门户网络服务建设”活动。此外,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主题演讲等党建特色活动也纷纷举行,在师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进一步坚定了党员队伍“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
通心
推进作风建设,保驾护航
推进作风建设是计算机系党委开展中心工作的有力保障。系党委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不断汇聚起推动综合改革的正能量。系党委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与一线教职员工上下同心,为系里中心工作保驾护航,增强全系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师生关系,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与就业引导工作之中,春风化雨,为国家培养未来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
系党委善于倾听群众声音,通过召开校领导调研会、师生代表座谈会、支部专题民主生活会,设立意见箱,一对一交流访谈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系党委从全系6个教工支部,包括知名教授在内的近百名教师中,收集到针对学校和计算机系发展的相关意见和建议50余条。在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计算机系党委书记孙茂松先后与十几位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倾听诉求,扎实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
此外,系党委紧密围绕学生发展成才需求,积极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系面向大二、大三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开展了因材施教的“学术新星培育计划”,入选学生可以提前进入实验室并在导师指导下参与课题组研究,同时获得参加学术会议、暑期学校、课外科技竞赛、科研创业等学术科研活动的经费支持。计划开展5期以来,共有18名导师和33名学生参与,多名学生在IJCAI、AAAI等高水平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计算机系大二学生徐磊便是通过参加该计划,成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论文,更重要的是帮助他及早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志趣和未来的科研方向。
系党委十分重视生师互动,系党委委员、系主任吴建平和孙茂松时常走到同学们中间,鼓励大家遇到困难要及时与导师和院系沟通,寻求指导和帮助。正是基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和良好互动,由计算机系热衷高性能计算的师生组成的清华超算团队,在超级计算机领域两项大赛ASC15和ISC15中拔得头筹后,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经过连续48个小时奋战,一举夺得SC15超算竞赛总冠军,实现了中国大陆高校在此赛事中夺冠的“零”的突破。
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系党委通过举办“职业发展日”等活动积极开展融思想政治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教育,鼓励毕业生职业选择“入主流、上大舞台”。近5年来,计算机系毕业生就业率达100%。2015年,全系毕业生重点单位就业率达57.9%,京外就业率达44.9%,其中,博士生到学术单位就业率达30.5%,计算机系还获得2015年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职业辅导奖”。
树人
加强队伍建设,立德树人
目前,计算机系党委设有10个教工党支部、9个本科生党支部和30个研究生党支部,现有教工党员233人(含离退休党员73人),学生党员626人,年均发展党员40余人。系党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3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出的重要指示——“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始终坚持以“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德才兼备的计算机事业高层次人才为己任,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党员的个体成长。
计算机系2003级计36班国防生楚科纬毕业后义无反顾地投身野战部队,从排长到连长,他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创造了一连串不凡成绩,实现了从一介书生到标兵连长的转变。楚科纬取得的佳绩离不开清华的教育和培养,他顽强拼搏的奋进历程更浸润了系党委的引导和影响。大学期间,身为国防生的楚科纬多次参加系里组织的英模事迹报告会,受到清华人矢志报国的高尚情操感染,光荣地在清华园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立下了一生的志愿:“部队的科研岗位固然需要高科技人才,但是作为人民军队主体的作战部队更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我愿用青春和智慧捍卫祖国的明天。”
计算机系2012级计25班本科生矣晓沅6岁时被查出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到了小学四年级已经完全无法站立行走,只能依靠轮椅生活,但身体承受着的伤痛并没有让他失去对学习的坚持,2012年他凭借优异成绩考入清华。走进朝思暮想的大学校园后,矣晓沅在学校和系里的帮助下,迅速融入大学生活。他不仅成绩十分优异,还积极投身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曾组队从昆明坐车600多公里到边境城市腾冲进行“中国远征军战斗遗址考察”,参加第九届“清锋明辩”清华校辩论赛并获得最佳辩手称号等。2015年他获得了清华学生的最高荣誉——特等奖学金。在“特奖”答辩会上,他深情地回忆了大学期间系里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好比点点滴滴的无声之水汇成甘泉,滋润着自己的生命,让他在每一天的日常里体会到清华“厚德载物”的深刻内涵。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计算机系依托“师生党支部共建”,将教学和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鼓励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1+1”结对子,开展联合组织生活。在师生联合举行的组织生活中,师生们通过主题报告、杰出系友交流、师生科研对话等系列活动,丰富了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同时加深了师生感情,教学相长。系党委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特别注意在青年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中加强党员发展工作。2011至今共发展教师党员5人。2015年,从海外归来的青年、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马雄峰被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
近年来,清华计算机学科在世界大学计算机学科排名中大幅跃升,迈向建设世界一流的计算机学科目标的脚步正在加快。在从学科领域的“追赶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变过程中,计算机系党委还将面临学科发展战略、人才培养路径选择等诸多深层次问题的挑战。如何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制定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长远发展战略并予以有效实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又一道思考题。“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未来他们还将继续走在探索和不懈奋进的道路上……
转自:《新清华》201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