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团委组织学习全国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清华新闻网6月7日电 6月5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并讲话。他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6月5日、6日,清华大学团委组织各部门负责人、院系团委书记及其他学生骨干,通过集体学习、座谈交流、线上讨论等多种形式,对会议精神进行学习交流。参与学习的清华师生围绕《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结合自身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

清华团委组织学习全国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土木建管系硕士生胡才益表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基层团工作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作为党员、团工作者,要尽可能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在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多组织、参与党团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辐射给周围同学。
来自建筑学院的博士生杨鹏表示,《意见》的位视很高、时间很及时、措施很实在,强调了团的工作中加强思想引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关举措对培育和引导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有很强的针对性。
校团委教师鄂炎雄说,校团委围绕主题教育和班团集体建设这两个重要抓手推进改革,目的就是将支部资源输送的‘换乘车’改为‘直达车’,促使思想政治引领更加便利地到达支部、到达同学。团委将“主题团日”与实践、志愿等各方面资源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快车’直达各个支部。班团资源支持计划直接动员和支持全校200余个支部,并通过班团骨干沙龙与支部直接沟通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校团委社团部部长李龑龙结合学生社团的育人工作,表示要按照《意见》要求,努力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服务、引导和进一步规范管理,持续将学生社团打造成为学生自我成长的第二集体,进一步发挥在思想引领、骨干培养、文化传播、艺术体育氛围促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软件学院团委书记方鑫结合院系工作实际说,团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要抓好对骨干学生的培养,提高学生骨干的影响力,把‘红一支’转变为‘红一簇’,并通过良好的集体建设,努力实现‘红一片’的效果。
参与学习的师生代表一致表示,《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后续工作中会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紧密结合自身工作,继承优良传统,不断改革创新,切实将会议精神和《意见》要求落到实处,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在6月5日的全国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刘大为做工作安排部署。清华大学团委书记邴浩在工作会议上代表全国高校团委做了交流发言。
发言中,邴浩围绕《意见》提出的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要求,介绍了清华大学共青团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载体、新模式、新机制。一是夯实组织基础,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以团支部等级评估制度为抓手加强班团组织建设,并依托组织优势坚持开展主题教育30余年。持续加强学生理论社团建设,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协会已成为校内规模最大的学生社团。二是深化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建设国内外260家社会实践基地,在学习总书记讲话基础上,行走广袤中国大地,亲历“四个全面”生动实践。三是弘扬先进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借助《马兰花开》创作排演、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师生祭扫清华英烈纪念碑,“一二·九”系列活动以及无偿献血等契机因势利导进行思想政治引领。四是构筑新媒体矩阵,建设网上共青团。在立足媒体自身特色差异化发展的同时,促进矩阵内各类媒体紧密融合,对青年学生形成有效覆盖和影响合力。五是服务学生成长需求,促进创新创业创优。推动实施10余项因材施教计划,覆盖全校10%的学生。组织“挑战杯”赛事35年,并持续推进“闯世界”计划、“学术研究推进计划”、“清华创+”等新模式。
会上,部分省共青团、教育部门及其他高校党委、学生会的代表也介绍了相关工作。
供稿:校团委 编辑:悸寔 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