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清华师生认真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

感受楷模力量 传递报国情怀


清华新闻网7月4日电 (记者 吕婷)7月3日上午,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近百名清华师生到现场聆听报告会,认真学习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汲取和传递榜样的力量。

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王河洲

黄大年生前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国家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2009年,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怀着一腔爱国热情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回国七年间,他敢为人先,敬业拼搏,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组织科研团队承担多项重大课题,攻克技术瓶颈,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在生前曾立志:“要将地下两公里甚至更深的空间全部探测清楚,为祖国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探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1月,黄大年同志不幸因病逝世,年仅58岁。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赞扬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强调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黄大年同志逝世后,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教育部、中国科协和科技部、中国侨联、国务院侨办追授“全国优秀教师”“杰出科学家”“至诚报国归侨楷模”等荣誉称号。吉林省委追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吉林省委、省政府追授“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报告会上,几位报告人分别讲述了黄大年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吉林大学副校长孙友宏以《战略科学家的中国梦》为题,讲述了黄大年放弃国外优渥的工作生活条件毅然回国,把国家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将“寻天探地”的使命牢记心间,带病工作、顽强拼搏的经历。当孙友宏回忆黄大年病重住院后把病房变成办公室,并说“我的休息可以等一等,但国家迫切需要攻关的项目一刻也不能等”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黄大年生前科研团队成员、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于平教授,吉林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任波等,分别从多个角度讲述了黄大年同志赤诚报国、刻苦钻研、立德树人的感人事迹和“祖国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

清华师生认真聆听报告。照片来源:央视《新闻联播》截图

报告感人肺腑,深深震撼和鼓舞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来自清华校机关的青年教师唐婍婧表示,黄大年同志将教育、科研事业作为报效祖国的疆场,朝夕必争、令人动容,他激励同学们“振兴中国,乃我辈之责”,我们也要以此激励自己、砥砺前行。清华历史系研一学生朱正豪说,黄大年同志早年求学时就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践行了这一信念,他的先进事迹不仅鼓舞了我们在科研道路上攻坚克难,更教育了我们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爱国报国的远大志向。

参加报告会的清华师生纷纷表示,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他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炽热情怀,学习他勇于创新、不懈追赶国际前沿的担当精神,在各自岗位上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恪尽职守、忘我拼搏,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自己的一份力量。

清华近百名师生参加报告会。王河洲

报告会由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和吉林省委联合主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代表、首都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代表等参加报告会。清华大学组织青年教师、本科生辅导员、研究生工作助理及学生代表等近100人到场聆听报告。

编辑:徐静

2017年07月04日 13:31:4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