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第九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在清华大学开幕

诺贝尔奖得主论坛等同期举行 深入探讨物理学前沿问题


清华新闻网7月17日电 7月17日上午,第九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the 9th Joint Meeting of Chinese Physicists Worldwide)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开幕。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出席并致辞。清华大学副校长、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任薛其坤院士和杜克大学物理系张绵福(Albert M. Chang)教授共同担任会议执行主席。来自海内外众多科研院校和机构的物理与天文学专业的学者及青年学生近500人汇聚一堂、共飨盛会。

邱勇在会议上致辞。

在致辞中,邱勇代表清华大学对前来参会的嘉宾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邱勇说,进入新百年新的发展阶段,面对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和自身的使命任务,清华大学十分重视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培养国际化学术人才。清华物理系自1926年成立以来,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大学最好的物理系之一。希望借此次盛会,进一步推动清华物理学科加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谋求更大的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致辞。

杨卫院士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物理学科和天文学科的资助情况,特别是近年来资助相关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的情况,并对中国未来物理学和天文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希望。

大会执行主席薛其坤、张绵福分别致辞。

在薛其坤院士主持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Steven Chu)教授、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教授和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教授分别做大会邀请报告,全面介绍了各自研究领域的重要工作。

张绵福教授主持了“前沿研究的不同方法”(Different Approaches to Cutting-Edge-Research)的诺贝尔奖得主论坛(Nobel Laureate Forum)。四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朱棣文、中村修二、梶田隆章,以及引力波领域专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的柏瑞·巴里什(Barry Barish)教授参加论坛讨论,分享了各自在物理学不同领域的研究心得和研究方法,并与现场参会者进行了互动交流。

朱棣文(左)、梶田隆章(中)和中村修二(右)做报告。
 

诺贝尔奖得主论坛。

“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由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Chinese Physicists and Astronomers, 简称OCPA)发起,每2-3年举办一次,主要邀请在物理学前沿做出杰出贡献的华人物理学家、在物理教育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等参会。首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于1995年在汕头召开,本次全球华人物理大会除了邀请上述知名专家和学者,还邀请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中科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术带头人做大会报告,100多位在物理学各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国内外学者做了邀请报告。会议共举行16场大会报告和60场分会报告,就物理学各学科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而广泛的交流讨论。

会议期间还将举行女性物理学家论坛、物理学教育合作论坛等专题会议,邀请与会学者们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研究。7月19日晚,2016年度全球华人物理学会各项奖励的颁奖典礼也将隆重举行。

第九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现场。

此次大会由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主办,清华大学物理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承办。

供稿:物理系 编辑:徐静 摄影:杨艳宾 常志东

2017年07月18日 18:40:5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