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访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成员


日前,清华大学行知计划骑遇支队的队员们来到上海,采访了曾在“出彩中国人”舞台上让观众和评委热泪盈眶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团长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57级校友刘西拉和其夫人清华大学电力系1956级校友陈陈,团员清华大学航空系1947级校友程不时学长夫妇、清华大学工化系1959级校友张利兴学长夫妇,展开了新一辈与老一辈清华人的对话。

“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我希望清华人的境界应该往上走。”

在8月2日上午与刘西拉和陈陈校友的交流中,刘西拉强调更多的不是自己的故事,而是那一代人的单纯却坚定的信仰与追求——为祖国奉献。

“解放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虽然没有出类拔萃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是也不要忘了,我们培养了出类拔萃的一代人。没有这代人,中国怎么会走到世界中央?”

刘西拉随后讲述了1958年作为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的他,参加建设十三陵水库的大坝的经历:“晚上十一点集合上坝的时候还在睡眠状态”,边走路都要睡着了;讲到1963年毕业分配,他说道,大家都义无反顾地填大庆、填西北,“哪里需要到哪里去”;讲到1980-1981年夫妻二人留美,三年半时间读完硕博,拒绝所有聘任毅然回国,“向蒋南翔校长报告,虽然没有学位制,中国毕业的研究生在美国一流大学拿个博士学位不难”……动情的讲述里满溢着深入骨髓的奉献与责任。

支队成员与刘西拉、陈陈合影。马一文

在提到自己眼中的清华精神时,刘西拉说,清华人总是做到最好,追求卓越。他心目中的清华人是有这样的责任的:“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我希望清华人的境界应该往上走。”

继承与发展

1947年,解放前两年,年仅17岁的程不时进入了清华大学航空系,抗战期间逃难被飞机追着打的经历让他立下了要为祖国造飞机的志愿。然而入学后两年的经历却让他失望——当时中国航空业十分落后。有一位同学转进了建筑系,说“这是技术和艺术结合得最好的院系”,动员他也转过去。但是程不时学长却毫不动摇,“我觉得我立下志愿是很庄严的事情,不能轻易改变。”正是这样的坚持,成就了一代杰出的飞机设计师。

支队成员与程不时及其夫人合影。马一文

从1951年毕业到退休,程不时参加了13个五年计划,六十几年都投入到了航空业建设。尽管遇到了瓶颈与质疑,但带着“要设计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的信念,他们设计出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架喷气式大型运输机。白发苍苍的学长平静地讲述着,因为在他眼中,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没有什么好炫耀的。

“大家应该增加能动性,成为一个开拓的人,而不是去做现成的工作”,这是程不时对新一代人的殷切希望。

责任与担当

8月3日,当实践支队的同学们来到张利兴和其夫人朱凤蓉所在的小区。张利兴学长亲自出门接待,并让队员们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比起“将军夫妇”,在队员眼中他们更像是普普通通、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

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工化系和工物系的张利兴和朱凤蓉一毕业就服从分配,调到了马兰核试验基地。朱凤蓉为队员们讲述了在荒凉戈壁遇到狼的惊险经历。“当时我正走在从厂实验区到生活区的路上。我第一个反应就是不能跑,绝对不能跑。你不能怕它。因为我有这个概念,就是狼是很聪明的。如果你怕它,它是知道的。”最终凭着勇气和镇定,朱凤蓉吓跑了狼。同样地,试验基地艰苦的环境、难解的问题也就像那时的狼一样,终将被他们的坚毅战胜。

会喝坏肚子的孔雀河水、匮乏的生活资源、被国外封锁的资料,都没能让他们沮丧。朱凤蓉说:“怎么会觉得情绪低落呢?完全不会的,那时时间那么紧张。”他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前进,很多十几年的课题也被陆续解决。

在谈到对清华人的期许时,他们这样说道:“在国内那么多大学中,清华大学应该也是名列前茅的。我们的孩子们,你们这些年轻人,在这一代年轻人中,要对国家有更多的担当精神,责任心也要更强一些。”

经过与校友的接触,支队成员深有感触。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大一学生王长燕说:“单纯且大气,这是我在校友身上发现的共同点。也许是经历了时间的磨砺,也许是经过了太多的动荡与变革,虽已年长,但他们的气质和那股大家气度,却是由骨子里散发了出来。我喜欢他们,敬佩他们,不是因为他们做成了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太耀眼,在这浮华的社会里面,单纯得耀眼,大气得耀眼。”

行知计划骑遇支队队员合影。马一文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正如塞缪尔的《青春》所说,老一辈的清华人们“心中的天线永不会倒下”,虽然生理上已经年长,但是他们依旧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对下一辈充满了关爱,对于国家的腾飞,仍会激动万分,热泪盈眶。

清华新闻网8月21日电

供稿:行知计划暑期社会实践支队 编辑:田心

2017年08月21日 10:43:1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