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常迵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清华举行


清华新闻网9月13日电 9月10日下午,无线电工程学家、信息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常迵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校党委书记陈旭,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贺美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李衍达,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吴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陆建华教授,“常迵教育基金”捐赠单位代表,常迵先生的亲友、同事与学生代表等百余人参加了纪念会。纪念会由自动化系党委书记张涛主持。 

常迵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现场。石加东

陈旭代表清华大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陈旭表示,常迵先生是我国爱国进步知识分子和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代表,也是清华大学老一辈教师的优秀代表,为我国信息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常迵先生对待学科发展的创新精神、对待学术科研的执着精神、对待教育教学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清华大学正处于新百年建设的新阶段,我们要继续秉承常迵先生的精神,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我国的科技进步与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陈旭在纪念会上讲话。石加东

常迵先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手稿和文物。为更好地保存这些物品资料,其亲属同意捐献给清华大学校史馆永久珍藏,勉励后人。校史馆馆长范宝龙主持手稿实物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揭牌仪式现场。石加东

随后,陈旭、贺美英、自动化系主任周杰、常迵先生家属常振工、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冰,及捐赠单位代表恒大集团副董事长史俊平一同为“常迵教育基金”揭牌。“常迵教育基金”将用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学生发展等事宜,基金的成立必将为清华大学信息学科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周杰、李衍达、陆建华、常振明、张克潜、余昌民等缅怀常迵先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石加东

常迵先生家属、生前亲友、同事、学生在纪念会上分别发言,深刻缅怀先生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笃力科研、敬业求是的奉献精神,以及他甘为人梯、提携后辈的博大胸怀。

周杰在介绍常先生的生平后说,先生为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特别是对电子、信息及其应用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虽然先生离开我们已经26年了,但他严谨执着的科学精神和光辉伟岸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作为常先生曾经的学生和助手,李衍达院士深情的回顾了常先生对学生后辈的提拔关爱。他回忆说,常先生要求他一心钻研信号处理,使得他得以专注科研、成为学部委员。正是常先生对人才的爱惜和对学科发展的远见,才有了自动化系信息所的建立和智能实验室的落地。

陆建华院士则从学校信息学科建设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感触。他说,作为清华大学信息学院的现任院长,更能深刻感受到常先生培养的大批人才为信息学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最早在中国倡导发展模式识别研究的学者之一,常先生在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诚挚朴素、待人诚挚的品格给世人留下了光辉典范。

常先生次子、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先生对学校、院系及相关单位表示感谢,并深情回忆了与父亲相处的点滴,先生治学为人的品格、“做学问要于不疑之处疑,接人待物要于疑之处不疑”的格言时常激励着后生晚辈。

原电子工程系主任张克潜作为常先生的学生,回顾了常先生为无线电系所做的工作。常先生在讲授“无线电原理”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便把知识要点讲得透彻明白;1952年院系调整,孟昭英和常迵先生据理力争,使得无线电系得以保留和发展;为编撰好课程教材,常先生突击翻译俄文教材,即使在文革期间也不曾间断……

《岂敢自恃误后生——常迵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撰稿人代表余昌民,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俞能海,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成林,常迵先生学生代表上海交大致远讲席教授徐雷、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张大鹏,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师代表张学工、汪小我,常迵奖学金获得者代表、自动化系博士生乔晖等先后发言,深切缅怀常迵先生为人、为学、为师的高风亮节,表示将秉承先生的精神,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进、争取更大成绩。

会前,“拳拳赤子心,悠悠报国情——纪念常迵百年诞辰展览”在清华大学主楼后厅进行。全体与会者获赠《岂敢自恃误后生——常迵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与会者参观纪念常迵先生百年诞辰展览。

相关链接:

常迵,生于1917年,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6年转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电机工程系。1940年至1943年任昆明无线电器材厂助理工程师。1944至194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系留学、获硕士学位,1945至1947年转入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科学系、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国在清华任教,1947年至1952年先后任电机工程系副教授、教授,1952年与孟昭英等教授推动建立无线电工程系,并担任系第一副主任,主管无线电技术教学和科研。1975年调入自动化系,1978年领导成立属于新兴学科领域的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室,设立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京市政协常委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委员,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1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常迵先生一生为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为电子、信息以及应用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编辑:悸寔 华山

2017年09月13日 17:01:0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