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与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代表座谈
清华新闻网12月20日电 12月18日下午,校党委书记陈旭利用“开放交流时间”,与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代表一起,围绕博士生讲师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深入交流。来自不同院系的11名博士生讲师代表结合各自的宣讲经历做了发言。
在认真听取各位讲师代表的发言后,陈旭表示,博士生讲师团已成为学校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国家重大事务的重要渠道,成为“育人、育己”的重要平台。

陈旭在博士生讲师团代表座谈会上讲话。茹逸中 摄
针对讲师团今后的工作,陈旭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进一步发挥立德树人作用,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事政治和重大历史事件中挖掘宣讲主题和宣讲方向,紧密结合国家发展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和清华故事。二是要建设好讲师团队伍,把握好学校“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传统风格,充分发挥理工科和文科各自的专业特长,不断提高队伍建设水平和宣讲水平。三是要加强制度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大力支持讲师团分团建设和案例库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内部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

讲师团及分团代表李璎珞、郭效琛、王红帅、宋亮、王蔚、齐伟(从上到下、从左至右)发言。茹逸中 摄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博士生李璎珞介绍了党的十九大以来讲师团的工作进展及工作思考。她说,想做到引人入胜、深入浅出地宣讲绝非易事,不仅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阅历支撑、良好的表达能力,更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公管学院2015级博士生王蔚分享了对宣讲工作的理解。他说,宣讲过程中可以实现育人、励人,宣讲者本人也在一次次的备课、演讲、互动、问答中发现祖国可敬、青年可为,实现了育己、励己,从而形成了讲学互动、以讲促学的良性循环。
公管学院2016级博士生王红帅、经管学院2016级博士生齐伟分别介绍了讲师分团工作体会。公管学院推行“全民讲师计划”,实现讲学工作全覆盖、全过程育人,不光培养听众,也是培养讲师。经管分团扎根党支部、选拔普通同学担任主讲,营造“人人学、人人讲”的良好氛围。
材料学院2013级博士生宋亮、环境学院2014级博士生郭效琛分享了作为理工科学生加入博士生讲师团的经历。宋亮表示,一年多来在讲师团和来自不同院系的讲师交流,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自身的收获很大。作为材料专业的学生,能结合专业知识为大家讲“中国制造”,当一名十九大精神的传播者,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郭效琛说,三年前加入讲师团时自己是唯一的一名理工科讲师,可做的报告主题也非常有限,现在讲师团已有越来越多的理工科同学。讲师的培养和成长需要不断的坚持与努力,更需要不断的传承与创新。
党委研工部部长白本锋表示,未来讲师团的宣讲主题可以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对照“七大战略”,紧密结合“十三五”规划、智能制造等理工科相关话题,将理工科优势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起来。

何建宇在座谈会上发言。茹逸中 摄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何建宇表示,博士生讲师团的成立是一个创新,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讲解更符合年轻人的思维和学习方式,让思政课教师受到启发。学院老师将投入更多精力到讲师培训环节,全力支持讲师团发展。

座谈会现场。 茹逸中 摄
十九大闭幕以来,博士生讲师团已开展“核心律章”大型主题报告8场、校内理论报告120余场,覆盖听众12000余人次。截至目前,博士生讲师团已建立10个院系分团,招募讲师130余名。2017年10月28日,北京市委教工委、市委讲师团成立北京高校博士生宣讲团,秘书处设在清华大学,在北京高校博士生宣讲团自成立以来开展的百余场宣讲中,清华大学的讲师主讲40余场,在首都高校学生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背景介绍:
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清华大学博士生实践服务团,是由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研究生团委指导下以“分享知识,传递理念,讲学相长,丰富自我”为宗旨的学生组织。博士生实践服务团,主要面向地方政府、企业开展政策宣讲与科技报告,之后在此基础上设立了“校内报告团”,即现在的博士生讲师团。
加强博士生讲师团建设是学校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博士生讲师团选拔、培养了一批“讲政治、懂专业、接地气”的优秀讲师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现已成为清华大学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和加强研究生理论学习的重要平台。博士生讲师团成立以来,讲师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行程数万公里,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科技报告800余场次,听众累计达7万余人次。
供稿:校团委 编辑:华山 徐静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