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17年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评优总结会举办
清华新闻网12月21日电 12月17日上午,清华大学2017年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简称学术推进计划)评优总结会于电子工程系馆举办。本次评优总结会分为学术推进计划项目评优、学术推进计划总结展示和颁奖环节三部分。副校长薛其坤出席活动。
活动中,校团委副书记鄂炎雄汇报了2017年度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的开展情况和具体成果,并表达了对学术推进计划的信心和展望。
在项目评优环节中,海报联展让评委和观众对于参评优秀项目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场持续40分钟的海报交流环节中,评委、观众、参评选手热烈讨论交流,许多同学和老师在海报展位前驻足观看。

薛其坤和同学们在海报联展环节中交流。
在海报交流环节后,学术推进计划优秀项目代表物理42班的胡耀文、计算机系44班潘星宇、社科学院44班王紫萱、环境学院51班吕一铮、化工系43班陈筱薷、工物系42班郑煦韬等6位同学进一步向观众分享了自己在学术推进计划支持下的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
胡耀文同学分享了他在学术推进计划的支持下进行的“金刚石色心与超导量子比特耦合构成的混合量子系统”的研究。
潘星宇同学分享了“基于大数据及语言模型的电子文本检错技术”的研究,这项研究在准确率、速度、可扩展性和成本上均有显著提升,荣获第十五届全国挑战杯特等奖。

学术推进计划项目代表发言(从左至右、由上至下为胡耀文、潘星宇、王紫萱、吕一铮、陈筱薷、郑煦韬)。
王紫萱同学分享了她的项目“动作效应的注意机制探究”,她的项目也为解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吕一铮同学将“通过汉字语音流变的对比来梳理音韵变化的脉络”的想法变成现实,并开发出一款基于苹果操作系统的应用,对于文字学和音韵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筱薷同学致力于高性能锂金属电池负极设计,项目成果大幅度降低了锂电池的安全隐患。
郑煦韬分享了他所在的“天格计划”团队的科研探索。“天格计划”致力于利用立方星搭载的全天伽玛射线探测网络,实现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的全天监测和定位。

薛其坤在总结会上讲话。
在总结讲话中,薛其坤充分肯定了学术研究推进计划取得的成果,指出学术推进计划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足够的经费支持下让学生体验科研的过程,充分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薛其坤强调,学校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给同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同学们的思想可以自由翱翔,能力可以自由发挥,希望学术推进计划能够成为清华大学的品牌计划,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体制改革,推动同学们的课业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学术人才。

获奖同学合影。
在颁奖环节中,根据项目前期申请材料情况和现场评委评审意见,评审出20个优秀项目奖,化51赵长欣、陈筱薷、潘星宇、胡耀文、无43陈彦熹、王紫萱、吕一铮、工物40姚志阳等8位同学作为优秀项目代表上台领奖,社会科学学院、汽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水利系、数学系5个院系获得优秀院系奖。总结会最后,薛其坤为出席活动的指导老师代表颁发了本年度的学生创新导师团聘书。

总结会现场。
科研院副院长邓宁、校团委书记邴浩和校内各院系的学生创新导师团导师参加活动。
背景介绍:
“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是为了进一步探索课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而设立的一项科创支持计划。在2014年校团委依托清华大学自主科研经费,设立了本科生学术研究基金,为科技项目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指导和长期的支持。在教务处、科研院和校团委的合力推动下,于2016年更名为“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面向全校本科生报名,针对本科生提出的科研项目进行匹配项目经费、导师资源、项目管理体系以及学术交流平台等多方面资源支持,力求通过扎实的学术研究项目培育学术创新人才。2017年,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有204个项目进展顺利,有56篇论文在各类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其中21篇被SCI收录,9篇被EI收录,9篇被顶级会议接收或发表。另有30项专利授权或申请,有49篇论文处于审稿阶段。
供稿:校团委 编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