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洞察中国”全球胜任力社会实践赴上海、嘉兴开展社会实践
清华新闻网5月23日电(通讯员 霍元东 马逸超 )5月12日至16日,来自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经管学院、社科学院等共20名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以“中外青年同走改革开放之路”为主题,赴上海与嘉兴开展“洞察中国”社会实践。来自澳大利亚、以色列、美国、韩国等8个国家的支队队员们进行了政府座谈、园区走访、企业参观、校友交流、高校读书会等活动,考察改革开放在以上海和嘉兴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群带来的改变,亲身体会它对长三角经济带城市建设的推动。

支队成员参观上海证券交易所 三好健雄 摄
哥伦比亚的国际学生大卫·海纳在参观上海城市规划馆时对于上海的现代化建设表示非常感慨。在与浦东区政府的座谈中,政府工作人员向队员们生动地介绍了浦东新区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历程和成果。队员们就“一带一路”倡议中上海发挥的城市作用、人才政策、开放经验等与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正在创业的美国籍国际学生谢尔比·史密斯对浦东新区的外企政策很关注。在回答他的提问时,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会给外企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清华国际学生向浦东区政府提问 三好健雄 摄
在复旦大学,两校学生共同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同学们就中国政治建设、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环境事业等主题分小组讨论。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白本锋、副部长刘博涵、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书记赵璞三位老师也加入讨论。以色列籍国际学生塔·哈宁·哈达尔在环境事业组参加讨论,在学习中她注意到中国正在打造一批生态文明城市,正在把生态理念重塑为一种价值导向,积极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会后,白本锋用英文对这次读书活动做总结,他高度评价同学们展示的成果,“有思考、有深度”,同时也鼓励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中国。

清华国际学生西蒙·威兹德姆和复旦的同学一起分享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体会 三好健雄 摄
支队成员还前往多个社区进行交流。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社区的管理人员介绍了古北社区成熟的商务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较高的国际化程度等特色,以及它的建设历程与管理经验。在嘉兴,支队前往松鹤社区居委会,聆听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站”的建立过程与现行党员管理机制的介绍,了解公务员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机制和党员在社区中发挥的服务群众的作用。

清华大学与复旦大学中外学子共同学习十九大 三好健雄 摄
此外,队员们还参观了毛泽东旧居和南湖革命纪念馆,了解中国革命是如何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核研院研究生崔曦元谈到,知道从何处来,才会更加坚定脚下的路。加拿大籍国际学生谢雅珺表示,她小时候跟随父母离开中国,这次参观让她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也对中国社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支队成员还参观访问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源)、浦东国际人才城,以及清华大学校友王翌创办的企业“英语流利说”公司,并在启迪之星(上海)与清华校友展开了座谈,聆听多位在上海工作的不同行业的校友讲述毕业后的人生经历。

队员们和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交流 三好健雄 摄
此次实践得到了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嘉兴团市委及平湖区政府、众多企业和清华大学校友会的大力支持。本次实践采用中国学生与国际学生“1+1”的协作组织模式,一对一结伴进行实地考察和知识交流,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切入“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主题,深入学习和体验改革开放对长三角地区的影响。
清华大学“洞察中国”全球胜任力社会实践简介:
“洞察中国”全球胜任力实践活动由共青团清华大学研究生委员会主办,国际教育办公室、国际学生学者中心共同协办,组织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前往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交流学习,一同探索中国智慧,洞察中国发展。每期实践项目,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都会按照1:1的比例安排,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可以充分交流融合,共同加深对中国和全球议题的理解。2017年以来,共举办3期“洞察中国”实践活动,共有来自18个国家的百余名本硕博同学参加了实践活动。
供稿:研团委 编辑:宋亮 审核:襄楠